古往今来,优秀的诗文一直层出不穷,杰出的才子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清代曾经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诗人,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有赵翼、袁枚,还有龚自珍、朱彝尊等等,他们都有很多传世之作,让人记忆犹新,也感悟深刻。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是举人出身,当过县令。康有为自幼受到传统文化影响,20岁时开始接触和研究西方思想,便逐渐地开始接受进化论和维新变法的观点。他有一次入京赶考,并上书皇帝,希望大胆地尝试自己的平生所学。下面介绍康有为的一首七律,情动辞发,境界开阔,梁启超读后也曾爱不释手。
出都留别诸公
清代康有为
两载京华久滞留,无终从此老田畴。
安排行集成千卷,料理芒鞋出九州。
天下英雄输问舍,地中山海遍登楼。
只愁莽莽乾坤大,无处沧浪著钓舟。
康有为是清代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意境宏伟,感情激越,不仅继承了《楚辞》的优秀传统,也深受李贺奇峭变幻风格、以及龚自珍独立不羁精神的影响。
这首诗创作于康有为31岁时,当时诗人到北京参加乡试,并借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却因受阻而未能上达皇帝。诸公,指在京的变法支持者。这首诗是康有为的高作,饱含热情、想象奇特,词语瑰丽、笔势豪纵。
首联介绍时间和地点,并传达出诗人仕途受阻的处境,“两载京华久滞留,无终从此老田畴。”康有为自从入京应试,到第二年离京,在北京住了一年三个月,所以称为两载。“无终”,传达出诗人提出的变法主张未能得到采纳,诗人感觉有点灰心丧气。
田畴,有两个含义,既是田地的意思,又指东汉末年的隐士。董卓作乱时,田畴率领数百人躲进山林,他们躬耕陇亩、自给自足。诗人以田畴自喻,也准备老于乡中,以避乱世。
接下来的两句,继续抒写作者离开京城后的打算,“安排行集成千卷,料理芒鞋出九州。”诗人打算编完千卷文集之后,就准备漫游世界各地。龚自珍曾有诗句,“安排写集三千卷、料理看山五十年。”康有为稍加改动,表达出自己渴望出游、排遣愁情的决定。
千卷,乃是虚指,形容卷帙之多。芒鞋,一种草鞋,古代登山时常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饱读诗书,也非常喜欢前贤的作品,所以才能信手拈来,却不显得穿凿附会。“出九州”三字,传达出诗人希望出国访问,以借鉴异域的丰富经验。
颈联情动辞发,作者化用了三国时的典故,“天下英雄输问舍,地中山海遍登楼。”出句的问舍,出自《魏书?陈登传》,意思是只知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却没有远大的志向。诗人说当天下的英雄豪杰身处乱世时,唯有求田间舍而已。
诗人本以英雄自命,但如今无法在朝廷施展身手,只得归隐家乡,求田问舍,实在是无可奈何。所以“输问舍”三字,乃是反语,其实正是愤激之辞。
对句引用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典故,他身遭离乱,曾作《登楼赋》,借以抒发壮志难伸的沉痛。诗人要在大地山河中登楼临眺,暗指自己也同样遭遇了人生低谷。
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矛盾的心情,“只愁莽莽乾坤大,无处沧浪著钓舟。”字面意思是说,诗人报国无门,便想做一个村夫。可是乾坤之大,似乎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更无法效仿范蠡五湖泛舟,也不能像严光那样溪畔垂钓。
莽莽,无边无际的模样。沧浪,青苍的水色。其实诗人心有不甘,他不愿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所以这两句又暗指形势逼人,容不得自己不出来为国效力。
康有为的这首七律境界开阔,情动辞发,充分表达出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感受,字里行间溢满了豪情壮志。梁启超读到这首诗之后,立刻就在心湖中激起了波澜,他爱不释手,又将其分享给自己亲友,大家也都齐声称赞康有为是清代的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