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卡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传播途径: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用物,飞沫传播等

传染源:阴性感染者和无病症的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一、疱疹性咽峡炎的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恶劣、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

个人因素: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本病。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三、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无须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等,做好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病因治疗病毒感染者可用抗病毒药物,疗程3-5天,如病情严重可用抗菌素药物。

3、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高热惊厥者给予镇静、止惊处理,咽痛者可以含服咽喉片。

四、对症护理措施

1、发热患者可多饮水,并给予冷敷和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病情严重者可酌情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治疗。

2、有咳嗽、咳痰严重者医生会适当给予镇咳、祛痰药。

3、出现颅脑病变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使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对症治疗。

4、呕吐、腹泻者予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

5、注意保护心、肝、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一般治疗

1、消毒隔离,避免交又感染

患儿需要隔离到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一般需要2周。患儿所用物品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

2、休息及饮食

注意休息,口腔有糜烂时进流质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3、口咽部部疱疹治疗

在每次餐后患儿需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选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任一种敷于口腔患处。

4、手足皮肤疱疹治疗

注意皮肤保护,防止搔抓损伤。必要时可选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任一种用蒸馏水稀释溶化后用消毒棉签蘸涂患处。疱疹破裂者,可局部涂擦1%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五、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饮食指导

1、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有呼吸困难者,应少食多餐。婴儿哺乳时取头高位或抱起喂,呛咳严重者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以免进食用力或呛咳加重病情。

六、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健康指导

1、宣传防疾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2、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3、居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被

4、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

5、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少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6、发现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及时复诊

(儿科供稿)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