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儿童保健专家
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不可缺少钙营养,需要从饮食中获取足够的钙。然而有些情况,常会使家长误认为是“缺钙”,于是大量补钙。结果不仅无益,还耽误了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下面提到的这些情况,就不属于缺钙所致。
身体“软绵绵”
小婴儿身体“软绵绵”的,实属正常。所以抱宝宝要托住头,托住腰。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动作发育有“从上往下”的规律:抬头、翻身、坐、站、走。有的宝宝七八个月了不会坐,一岁多不会站,家长会认为有“软骨病”,不断买钙剂给宝宝补钙,都无济于事。因为这种“软”是由于肌张力低引起的,病根是神经、肌肉出了问题,不是“软骨病”。发现宝宝“软”,医院检查。
步态不稳
婴儿学步要经历“一步三晃、跌跌撞撞和深一脚浅一脚”的阶段。但是,到两岁多还摇晃、还跌撞,医院检查了,切莫盲目判定步态不稳是“缺钙”。否则,钙片没少吃,阳光没少晒,宝宝仍然走“醉步”,医院一查,诊断结果让家长的心凉透了,宝宝得的是“脑瘤”(并非罕见病)。
特别提醒:学步时的蹒跚只是短期的。若宝宝总是步态不稳或总踩自己的鞋帮,医院检查。
佝偻病后遗症
如果2岁以前得过佝偻病,经治疗后留下后遗症(“鸡胸”、“O”形腿、“X”形腿等),再大量补钙,对矫正后遗症的骨骼畸形没有作用,应有针对性地运动。
有益的运动:扩胸、挺胸、俯卧位抬头,均对矫正“鸡胸”有益。游泳对任何部位的骨骼畸形都是很好的矫正运动。
有益的姿势:盘腿而坐,每次10-15分钟,每天两次,并按摩小腿的内侧肌群,对“X”形腿的矫正有益。
轻度的后遗症(占大多数),通过运动和骨骼的发育,可以做到不留痕迹。
睡前故事随心听,育儿知识轻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