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不仅影响钙磷代谢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而且对提高机体免疫,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减少呼吸道及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减少糖尿病,癌症,精神障碍等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维生素D作用极其广泛,调节钙磷代谢仅仅是其作用之一。
如果儿童血25-(OH)D水平下降且同时有骨骼变化,称之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骨骼改变:
以上骨骼改变都是属于佝偻病的晚期表现,那么在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多汗,易激惹,夜间容易发惊,有时还会无故夜哭等.......
那我们怎么样能早期诊断孩子是否有缺乏维生素D呢??
VD缺乏的定义主要依据“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进行诊断,确诊需参考血清25-(OH)D水平”。
维生素D缺乏诊断标准
血清25OHD水平
?维生素D缺乏:20ng/ml(50nmol/l)
?维生素D不足:20-30ng/ml(50-75nmol/l)
?维生素D充足:≧30ng/ml(≧75nmol/l)
?VD理想水平:40~60ng/ml(-nmol/l)
?维生素D过量:≧ng/ml(nmol/l)
?维生素D中毒:≧ng/ml(nmol/l)
注:1ng/ml=2.5nmol/L或1nmol/l×0.4=1ng/ml
如果确诊孩子有维生素D缺乏,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单位,直到血中的维生素D含量达到30ng/ml以上。
维生素D的预防
1、维生素D的预防人群——0-18岁(孕期后三个月、新生儿、婴幼儿、儿童、青少年)
2、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U或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
3、高危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0U/d,连用3个月。3个月后改为~U/d。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分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综合资料可分
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
1.初期: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血25-(OH)D降低。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血25-(OH)D显著降低。
3.恢复期:血25-(OH)D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上面的图片所示。
最后是钙剂补充:
VD缺乏及VD缺乏性佝偻病在补充VD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同时需要
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钙的摄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