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那首《秋词》,您就能瞧见刘禹锡这位仁兄可真是淡定得很啊!就是碰到这秋景凄然的季节,他也能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给吟唱得出神入化。刘大诗人就是这种闲云野鹤般的洒脱之人,无论他被降职位高位低多少回,恁地位多恶劣,他都得意洋洋得不得了,反正咱心里坦荡,不委屈人。
少年时期的刘禹锡可是生长在那风景秀丽的烟雨江南,人家孩提时就聪明伶俐好学勤奋,19岁那年,他开始疯狂开挂,在洛阳文艺圈、长安文艺圈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美名。公元年,22岁的刘禹锡和21岁的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这俩哥们儿的命运也因此紧密相连。记得他被贬为阆州司马的那段日子,现在的湖南常德,他大兄弟柳宗元也跟着被贬到了湖南永州。可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是心态良好,信心满满地写下了“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的壮丽画卷。跟隔壁柳宗元这位先生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谓是各具韵味。
就这样过了十年,对一棵小幼苗来说,足够它长大了。可对于刘禹锡和柳宗元而言,却是煎熬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柳宗元早就浪迹天涯,参禅悟道了,而刘禹锡则斗志昂扬,以诗歌言志。他直接提笔写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秋词》,悠远而豁达。秋风中时有一只鹤子冲破云层翱翔天空,写来了刘禹锡内心的豪情壮志。
直到公元年,刘大仙被调回,终于结束了他的23年贬谪生活,就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团聚了一般,他们满心欢喜地迎接彼此。刘禹锡从河州返回洛阳的路上,途径金陵,他挥毫泼墨,写下了登峰造极的诗篇——《金陵武题》“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后来就连大文豪苏轼也模仿过这首诗,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山为故国沉空在朝打,西陵意未平》,可结果却是终究超越不了刘禹锡的原创。更别说刘禹锡还有那么几首经典的作品《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对他更为钦佩推崇。他的人生虽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整个大唐诗坛,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句。
总之,刘禹锡这家伙绝对是个狠角色,面对生活的坎坷和挫折,他总是微笑以待,用诗词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咱们想起他,总会联想到那些焚膏继晷的岁月,那些为中华文化默默奉献的人们。他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困难面前,必须学会坚韧,勇往直前!再次欣赏刘大仙,心中充满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