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补钙的最佳时期,无论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还是孕妇、中老年等缺钙人群,都应该认识到“钙”的重要性,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补钙。
钙是是骨骼、牙齿最主要的矿物成分,与骨骼的健康密切相关。儿童时期的钙缺乏可引起营养性佝偻病、肌肉痉挛等问题的发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一、钙从哪里来?
钙的来源依赖于经口摄入,包括各种食物、强化食品、药物、营养补充剂等来源的钙。
肠道是膳食钙吸收的主要部位,肾脏负责钙的吸收和尿钙的排泄。另外,骨骼也参与钙的平衡调节。总体来说,钙代谢的调控涉及到肠、肾、骨骼及甲状腺等多个器官。任何一个环节或部位出现差池,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二、哪些食物富含钙?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
如果宝宝缺钙不是很严重,可以在平常的饮食中注意添加虾皮、豆类、鱼类等食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做到以下这些,即可满足儿童钙摄入达到适宜水平:
6个月以内儿童纯母乳喂养,需要的钙从母乳获取,不需要额外补钙,但应当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6~12个月儿童,每日奶量应达到~ml;
1~3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ml;
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为~ml;
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ml。
注:每ml牛奶可提供大约mg钙。
下表为非奶类食物每g(约2个鸡蛋重量)钙含量表(mg):
三、适宜钙的摄入量
按照年中国营养学会标准:
0~6个月婴儿钙补充量为mg/日;
7~12个月为mg/日;
1岁~3岁为mg/日;
4岁~6岁为mg/日;
7岁~10岁为0mg/日;
11岁以上为0mg/日。
佝偻病儿童强调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每日应给予大于mg钙(含饮食钙源)以满足对佝偻病的治疗需求。年关于营养性佝偻病全球共识建议指出,对于大于1岁的儿童,若钙摄入低于mg,不论维生素D是否缺乏,均有可能发生佝偻病。
四、缺钙有哪些表现?
轻度表现:烦躁,好哭,睡眠不安,易醒,易惊跳,多汗,长牙滞后等。
中度表现:肌肉张力低下,运动机能发育落后,表情有时候淡漠,语言发展缓慢,免疫力低下。
严重影响:佝偻病,骨骼畸形,常见的乒乓头,肋骨外翻,鸡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等。
孩子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对钙质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家长们要注意给宝宝进行适当补钙,以免出现以上不良状况。
五、补充钙,还要注意这些!
1、不要与含草酸的食物同服
如菠菜、雪菜、苋菜、空心菜、竹笋、洋葱、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与钙元素结合而影响吸收。所以补钙期间最好先将这些蔬菜放到热水中烫一下再食用,或在食用了这些蔬菜后3-4个小时再服用钙制品。
2、钙与奶制品不可同服
如果在牛奶中加入钙片,奶和钙很容易相结合形成凝块,不仅钙不易被吸收,乳汁也不容易被消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喂奶后1-2小时,胃内食物大部分被排空后再给孩子补钙。
3、补钙要注意补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钙剂的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D,钙的吸收只有10%。所以补钙的宝宝一定要要注意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
4、不要与主餐混服
如果在吃饭时服用钙制品,当胃内塞满太多东西,混在食物中的钙只能被吸收20%。所以服用钙剂应与主食间隔1小时后。
注意:给宝宝补钙,最好是在餐后或是喝奶后半小时服用,如果是一天一次的,最好选择晚上服,吸收效果比较好,如果一天二次或是三次的,在每餐后服用即可。
更多关于宝宝健康,补钙等问题,可进店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