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称为
A、胎漏
B、暗产
C、暗经
D、居经
E、激经
2、患者产后身痛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养荣壮肾汤
B、左归丸
C、归肾丸
D、金匮肾气丸
E、右归丸
3、治疗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应首选
A、逐瘀止血汤
B、调肝汤
C、清肝止淋汤
D、左归丸
E、两地汤合二至丸
4、下列关于子宫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带脉之下
B、耻骨上方
C、小腹正中
D、膀胱之后
E、直肠之前
5、下列不属于痛经气血虚弱证证候表现的是
A、小腹隐痛,喜按
B、头晕眼花,腰痛如折
C、舌质淡,脉细无力
D、神疲乏力,头晕心悸
E、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6、属于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的是
A、滋养肝肾,益精生血
B、培补脾肾,化生气血
C、健脾益气,滋生化源
D、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E、补血养心,益气生血
7、小儿遗尿肾气不足证的治法是
A、补肾纳气,泻肝止遗
B、补肺益脾,固涩膀胱
C、补肾益气,升提固摄
D、温补肾阳,固涩膀胱
E、益气滋肾,固涩缩尿
8、内伤咳嗽痰湿咳嗽证治法为
A、滋阴润燥,养阴清肺
B、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C、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D、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E、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证治法是
A、平肝息风,填精益髓
B、温补肾阳,固涩膀胱
C、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D、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E、健脾助运,平肝息风
10、鹅口疮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A、心脾
B、肺脾
C、心肝
D、心肾
E、肝肾
11、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首选方是
A、藿香正气散
B、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C、保和丸
D、平胃散
E、参苓白术散
12、关于生理性黄疸,说法正确的是
A、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B、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85.5μmol/L
C、生后24h以内出现黄疸
D、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
E、生后第2~3日出现黄疸
13、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胃、小肠
B、胃、大肠
C、脾、小肠
D、脾、大肠
E、脾、胃
14、关于小儿病理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心常不足
B、肝常有余
C、稚阴未长
D、传变较慢
E、不易发病
15、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原则是
A、调和阴阳
B、补益心肾
C、健脾和胃
D、补益心脾
E、清热化痰
1、E
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
2、A
产后身痛之肾虚证
主要证候:产后腰膝、足跟疼痛,艰于俯仰,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脉沉细弦。
治法:补肾养血,强腰壮骨。
方药: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黄。
3、E
经间期出血之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4、B
子宫位于带脉之下,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
5、B
痛经之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6、B
贫血以虚证为主,因此,补其不足、培其脾肾、化生气血是治疗本病的原则。
7、D
小儿遗尿之肾气不足证
证候:寐中多遗,可达数次,小便清长,面白少华,神疲乏力,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膀胱。
代表方剂:菟丝子散。
8、D
痰湿咳嗽证
证候:咳声重浊,痰多壅盛,色白清稀,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二陈汤。
9、D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证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10、A
鹅口疮主要病变在心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11、B
泄泻之脾肾阳虚泻证
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剂: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2、E
生理性黄疸:生后第2~3日出现黄疸,第4~6日达高峰。足月儿在出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黄疸程度轻(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μmol/L,早产儿≤μmol/L)。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除偶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以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幅度>85.5μmol/L或每小时上升幅度>8.5μmol/L)、程度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μmol/L,早产儿>μmol/L)、消退迟(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伴随各种临床症状。
13、E
积滞常由喂养不当,伤及脾胃,或脾胃虚损,复伤乳食所致,其病变脏腑在脾胃。
14、B
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病理特点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而“稚阴未长”属于生理特点,不符合题干。
15、A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调和阴阳为治疗原则。心肾不足者,治以补益心肾;肾虚肝亢者,治以滋肾平肝;心脾气虚者,治以补益心脾。病程中见有痰浊、痰火、瘀血等兼证,则佐以化痰、清热、祛瘀等治法。
往期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20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9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8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7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6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5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4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3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2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1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10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9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8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7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6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5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4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3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2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9.01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31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30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9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8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7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5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3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2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20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9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7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6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5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4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3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2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1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10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9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8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7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6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5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4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3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2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8.01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31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30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29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28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27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26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25
中医确有专长每日一练7.24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