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即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处理后而制成。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因此乙肝疫苗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把保护伞。预防一般至少可持续5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1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
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
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
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
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
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
⑥血液透析患者;
⑦使用血液制品者;
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
⑩注射毒品成瘾者;长期教养机构中的犯人。
2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一、患者有皮炎、化浓性皮肤病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等待病愈后可进行接种乙肝疫苗。
二、发烧感冒者,暂时性的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三、刚出生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疾病,正在治疗期间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如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
四、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五、乙肝疫苗不可与其它类疫苗同时注射如: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等。
六、不可空腹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对于过敏性体质和孕妇也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七、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并不能产生任何的作用,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3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未感染乙肝,应尽快接种疫苗,最好全程免疫接种。
目前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
如果已经感染乙肝,则注射疫苗无效。
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该复查乙肝两对半。
4注射后有什么副作用一般情况下,打了乙肝疫苗后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至今尚未见有关于注射后引起严重副作用的现象,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
5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有少数人1~2年抗体就消失了,有人则可以维持十几年之久。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
6不产生抗体(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配合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