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前听说过“大头娃娃”吗?
年,一则关于“大头娃娃”的新闻报道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报道里的婴儿们因食用劣质奶粉,普遍患上一种怪病,他们脸大如盘,四肢短小,由此被称为“大头娃娃”。
据相关报道统计,年5月以来,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病症的宝宝共有例,死亡13例。
当时《半月谈内部版》报道的导语让人印象深刻:“头大,嘴小,浮肿,低烧。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罪魁祸首竟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分的奶粉。”
“大头娃娃”的症状属于营养不良综合征,因为他们喝的劣质奶粉本身没有毒,主要就是蛋白质含量极低,没有营养。
虽然当时这起恶性事件震惊全国,但其实“大头娃娃”只是我国婴儿食品安全健康问题的冰山一角。之后,真正的“毒奶粉”出现了,即堪称中国奶制品重大污染事故的三聚氰胺事件。
即便距离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12年了,但这起恶性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仍余波未平,如今许多家庭依然不敢给孩子吃国产奶粉,很可能就是受到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可就算国内奶粉市场已经草木皆兵,也还是挡不住利欲熏心的黑心商家继续“作妖”,把魔爪伸向无辜的婴儿们。
最近,又出现了新的“大头娃娃”。
把孩子喝成“大头娃娃”
的蛋白固体饮料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组“大头娃娃”的视频。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名来自湖南郴州永兴县的孩子都出现了额头颅骨突出的症状,看上去有点像“大头娃娃”。
除了出现“大头”症状,这些孩子还出现了湿疹、体重下降、不停拍头、发育迟缓等症状。
医生诊断后表明: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发育迟缓等症状,并依此诊断为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原来,这些孩子都食用了同款“奶粉”,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因为对牛奶过敏,这几位孩子的家长遵从医嘱欲购买氨基酸奶粉给孩子食用,氨基酸奶粉和普通奶粉不同的是,氨基酸配方奶粉是将牛奶蛋白质完全水解为氨基酸,对婴儿肠胃没有刺激,无致敏性,适合对蛋白质过敏的婴儿食用以及作为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辅助诊断用,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的一种。
然而,这几位家长买到的这款倍氨敏根本不是什么特医奶粉,而是一款蛋白固体饮料!
要知道以奶粉为主食的婴幼儿,他们日常的主要营养来源就是奶粉,如果把饮料当主食喝了一两年,怎么可能不出事?
但是新闻里提到的这家永兴县爱婴坊连锁母婴店却利用销售手段,欺骗了不知情的家长们。据其中一位家长描述,当初她对包装上的“蛋白固体饮料”产生怀疑时,导购员却说,蛋白固体饮料是牛奶的另一种简称。
而且期间当多位家长发现不对劲,准备停用时,还会遭到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劝阻,他们声称是家长给孩子喝的量不够,甚至要家长加大服用量。
在媒体的调查视频中,当家长第一次找到卖给他奶粉的店长时,店长说:“我承认都是我手上买的,说了是‘特殊奶粉’,我本子上也写了‘奶粉’,我确确实实也说了,公司也有培训过!”
可当家长告诉她,自己的孩子出现了症状,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时,这位店长却立即改了口,说是自己口误,把特殊粉说成了奶粉,还主动说:“长期吃是没有营养的,因为它只能改善。”为此还当场赔礼道歉:“把特殊粉说成奶粉了,跟你道歉,我非常抱歉!”
反复无常、满嘴跑火车的店长最后还是说了句大实话“我们都是靠奶粉吃饭的,肯定跟着销售走。”
最后终于有家长在医生的指点下发现这个倍氨敏不是奶粉而是固体饮料了......
值得一提的是,倍氨敏还并不便宜,一小罐g就要将近三百块钱,甚至比有些进口奶粉还贵。
家长被忽悠,让孩子喝了一两年的“高级饮料”,最后喝成营养不良,唉......
起底背后产业链
据红网时刻消息,涉事的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从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先后购进倍氨敏47件,在年10月前已经全部售出。
天眼妹发现,这家倍氨敏的供应公司——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2月,注册资本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肖诗弧,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肖诗弧为该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7.9%。
图片来源:天眼查
图片来源:天眼查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从该公司官方客服了解到,涉事产品倍氨敏去年就已经停产了,目前公司已介入事件调查。
如果产品问心无愧,怎么会无缘无故停产呢?
果然,这不是倍氨敏第一次被曝光出现该问题了。
年就有消费者爆料自己通过母婴店购买了20桶倍氨敏,作为儿子日常的主食。结果孩子食用近半年时间后,原本胖乎乎的小脸日渐消瘦,体重不增反降,孩子还经常用手频繁地拍头,打头,医院诊断为“佝偻病”。
真是同样的配方,相同的套路啊.......
其实,这种打着“特医奶粉”的幌子卖固体饮料也不是什么新伎俩,除了倍氨敏,去年郴州本地就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只不过那次的主角是舒儿呔。
年3月30日,有十几位家长在“问政湖南”上发表《郴州“大头娃娃”父母们联名请求政府处理郴州假奶粉事件》的“联名信”。
“联名信”指出,年,医院医院院内便民药房(医院在网上公开道歉回复中声称为私人药房)和位于该院对面的妈仔谷母婴店,将“舒儿呔固体饮料”作为“特医奶粉”销售给前来该院就诊的牛奶过敏体质患儿,并借以医生权威,使患儿长期将此款固体饮料作为唯一续命食物来源。
致使患儿营养不良,部分患儿身高、智力、行动能力明显落后普通儿童,严重的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
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原来是舒儿呔的经销商擅自把舒儿呔作为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进行虚假宣传,医院和消费者。
连医院都敢骗......这些商家想钱想疯了吧。
不止是倍氨敏、舒儿呔,此前被曝光的伪装成“特医奶粉”的还有雅乐迪、纽康源等品牌。
而这背医院为媒介,多家黑心厂家将“三无特医奶粉”向市场输送的黑色产业链。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医院已成为“三无特医奶粉”(无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生产许可)的重要渠道或媒介。年5月,新京报记者曾以过敏患儿家长身份对北京医院及周边实地走访调查,发现3家医院的院内商店售卖标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医院的医生推荐相关产品。经查询,这些“配方粉”实为固体饮料,不具备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拿到特医食品注册的配方总共有54个,其中涉及婴儿(0-12月)的特医食品有30个,针对蛋白过敏以及乳糖不耐受宝宝的产品有15款。专家建议,购买特殊医学配方食品时应留意产品上的“特殊医学用途”字样、TY字样的国食注字注册证号以及适用人群提示,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