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工作中接诊过许多病人,71岁的田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从退休开始就不吃肉,很少喝奶,坚持吃素10多年。有一天,她忽然摔倒,造成了股骨骨折,疼痛难忍,被立即送来我院。住院后经检查发现田老太太,体内严重缺钙,重度骨质疏松。化验结果还意外发现老人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老年贫血患者要筛查肿瘤,这是常识,最后的结果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胃镜发现了胃癌,幸运的是胃癌还属于早期。
田老太太的事件中,我们发现了她的一个长期生活习惯,她是一名素食主义者。
那么什么是素食主义呢?
素食主义产生于西方,被定义为一种“不食用肉、家禽、鱼及他们的副产品,食用或不食用奶制品和蛋”的习惯。
素食主义流行的原因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常摄入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会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富贵病”高发,因此素食主义蔚然成风,目前英国素食者达到万,占总人口7%,美国有多万,占总人口5%左右。在中国,佛教使得素食在民间广泛传播,古代的很多先哲们相信素食可以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素食主义已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时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万人以素食为主。
让我们先来看看素食者们的食谱:米、面、蔬菜、水果、五谷杂粮以及蛋、奶、黄油、奶酪等奶制品。这些植物性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动物性食物中所不具备的诸如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性食物特有的化学物质,例如一些抗氧化剂等。这些特殊的营养素对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食素的四大危害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纯吃素就健康呢?
其实这不是一种明智之举,长期吃素存在许多危害,对于老年人更是如此。
1.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许多老年人都觉得,胆固醇低点不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可是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对于人来说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反而会升高。此外过低的胆同醇会增加血管的脆性,容易导致脑出血,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
2.增加肿瘤的发病率:长期素食往者蛋白质摄入量往往不足,动物实验证明,高蛋白食物可以减少胃内亚硝胺致癌物的合成,长期素食会引起胃癌发病率增加。此外,维生素、核黄素维生素和核黄素有有抗癌作用,长期素食会引起上述两种物质的缺乏,也不利于防癌。
3.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有研究发现,过低的胆固醇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
4.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D等,因为它们只有溶解在脂肪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不吃一定量的脂肪,就必然会降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而患病。如维生素A缺乏,易引起夜盲症和各种眼疾;维生素D不足,易引起佝偻病、软骨病;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出血症;缺乏维生素E影响更为广泛,白内障、未老先衰等皆可接踵而来。
不同人群食不同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合理的呢?答案是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人群饮食结构有区别。总体原则: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荤素兼顾,偏重素食。
儿童每日膳食指南1、保证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3、重视户外活动。
具体食谱:
1、谷类:-克,除米饭、馒头等精米白面外,考虑增加粗粮(玉米、红薯)
2、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全日不少于克、水果不少于75克,注意水果不代替蔬菜。
3、动物性食品:鱼、肉、禽、蛋、奶,每天牛奶不少于一袋、鸡蛋1-2个,其他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4、大豆及制品:每天50-75克。
5、纯热能食品:油15克、糖10克。
6、盐:不超过6克。
成人每日膳食指南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
3、半斤水果1斤菜。
4、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具体食谱:
1、谷类:-克,做到粗细搭配,粗粮不少于总量的1/3。
2、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全日不少于克、水果不低于克,注意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3、动物性食品:鱼、肉、禽、蛋、奶,每天牛奶不少于一袋、鸡蛋1-2个,其他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克。
4、大豆及制品:每天克。
5、纯热能食品:油15克、糖10克。
6、盐:不超过6克。
老年人每日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化、主食多粗粮。
2、每天饮用奶及奶制品。
3、食用大豆或豆制品。
4、适量食用动物性食物。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饮食清淡少盐。
7、积极参加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具体食谱:
1、谷类:-克/日,粗细搭配。
2、新鲜蔬菜、水果:-克/日,深绿、黄颜色(考虑牙齿)
3、肉、禽:50-75克/日,鸡脯、猪肉、牛肉。
4、鱼:每周3-4次,每次克,清蒸煲汤。
5、豆及制品:50-75克/日,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脑等。
6、奶类:每天鲜奶一袋、酸奶一杯,或奶粉60克。
宣医综合科刘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