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的说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志病。我们经常说的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头晕失眠、多疑易惊都属于情志病的范畴。关于“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的原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女子见春天到来,又一年过去,自己的青春随着时间流逝,所以会觉得伤感;而男子看秋天已至,感怀时光不再,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因此觉得悲伤”。另一种说法是“女子见春天衰萎的落花,伤感自己的容颜随时间老去,美丽不再;男子见秋天落叶凋零,感慨自己功业不成,短短人生就要如落叶一样结束”。这两句话发展到现在已经简化成了伤春悲秋,是指一个人很敏感,就像林黛玉那样,看到花落水流、树木凋零都会伤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经典的诗句都是对多愁善感之人的最佳写照。但是,肺主悲,悲伤过度就会伤肺,而且情志病很难医治,因此古人采取了生活对治的方法。男子悲秋,所以,秋天的时候征兵,到边关打仗,让男子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和豪情;或者给男子订婚,平息他不满的精气,平杀气。秋天订婚,喜气就冲淡了男子的悲伤情绪,冬天办喜事,第二年春天女孩就差不多怀孕了,将要为人母的喜悦也会使伤春之情消失殆尽。这样就用生活对治法治好了男子和女子的情志病。到现在,古代的对治法虽然不太适用了,但是这也启发我们,情志病不一定要用药,可以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1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