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句诗让你在读完后心潮澎湃,为作者的笔触踔厉奋发?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有多豪情热血,多慷慨悲壮,看过的人都知道。
年冬,陈毅在梅山被围,一身伤病。当时形势极其严峻,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这三首诗其实是当“遗言”来写的。
在最后时刻,他所展示的那种勇往直前、宁死不屈的战斗豪情,真的是让人看一次震撼一次。
身为军事统帅,他这一个“斩”字极有气势和说服力,他愿即使化为鬼魂,也要率领“旧部”,踏平地府,横扫千军,取下可憎的阎王首级。
这个场景太有画面感,太壮阔狂恣!既豪情四溢,又有一种看透生死的无畏。尤其是他处在那种特殊的场景下,所激发出的情感太高亢激昂,现在读来依旧让人震撼。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从以前就觉得,教员的诗词中简直豪迈得要命,尤其的大气磅礴、慷慨激昂,很能让人轻易地感受到那种波澜壮阔感,格局之大、气象之宏,在诗词史上也是少见的。
这句诗出自《清平乐·六盘山》,背景是年,翻越长征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后,眼见天高地阔,胜利就在眼前,他心中激奋,写下了这样一首意境宏大的词。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如此音调铿锵的呼喊,多有狂劲,必将激发无限斗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这一句是每看一次都要被震撼一次的,别人的狂是夸张的想象,但教员的“狂”,它是写实的啊!说好的“教日月换新天”,它就真的是改天换地!
他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腐朽谬论,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这样气吞山河的诗句,如何不让人动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年6月,光绪帝实行变法,8月谭嗣同进京参预新政。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大肆捕杀维新党人。
9月21日,谭嗣同被捕入狱,在狱中作下了《狱中题壁》,28日即被杀害。这首诗也成了他的绝笔。
不说他之变法的正确与否,这种为国死而无憾的英雄气概十足的撼动人心!他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后者,在最后一刻昂首笑天,大义凛然,慷慨殉义,他是光明磊落的君子,是以鲜血激励同志的志士。
此乃志士之肝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句并非诗词,而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这是他一生追求的使命,其中所展现的胸怀、抱负和境界都不禁让人为之激奋。
这句话所展示出来的「狂」不是一般的狂,它是极难达到的理想和境界,能说出这种话的人,除了立志高远,其性格中也必然有着不畏苦难、一往无前的「狂」。
这短短一句,不仅是张载,还是后世无数知识分子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后被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出自宋代刘克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这是一首极其夸张大胆又豪迈的词,把刘克庄那种傲视世俗的狂放展现得淋漓酣畅。
作此词时,刘克庄已被三次削职,屡受打击,但他并不气馁,只觉愤慨。他不会轻易在挫折中抛掉自己的本性,他仍有一腔豪情,于是他痛饮酒酣,言谈雄豪,睥睨世俗。
他不在乎别人笑他疏狂,因为他毫不在乎,无所畏惧。
就这一句,狂上加狂,尽显他那夸张的豪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说「狂」不提李白,多少有点不上道。李白是狂放不羁的谪仙,也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傲侠士,个性自由的他,在天宝三年去往长安,而后失意离开后,过上了一段非常特别的仗剑漫游的日子。
唐朝游侠之风盛行,李白也为此热血。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完事拂衣而去,深藏身名。这首诗充斥着他夸张的笔墨,但流露出的侠客的豪情壮志却让人叹服。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李贺这首《苦昼短》,大爱!
无法想象,怎么会有人有这样瑰丽诡谲的想象力,有这样绝妙的文字运用能力。
诗中,他感叹生命的短促,却也嘲讽了求仙长生的愚妄无知之说。
神龟再长寿,就算活了几百几千年,最后也一样要完蛋。吃再多白玉黄金,秦皇汉武也免不了一死。神龙又如何,看我斩断龙足,咀嚼龙肉,使它再不能动,使这流逝的时间因我而凝固!
通篇不见一个狂字,狂气却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