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的苏轼,写下三首出人意料的艳词,让人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豪迈让人赞叹,让人钦佩,他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洒脱;他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飘逸,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不过,作为一位全能型的文人,苏轼的词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他不仅有豪情万丈,其实也有儿女情长。儿女情长的苏轼,曾经为亡妻写下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也曾经因为接到妻子的书信而写下了“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其实,苏轼还曾经写下过三首很香艳的词,让人不好意思读下去,以至于很多喜爱苏轼的学者,坚持认为这不是东坡先生的作品。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羞颜易变,旁人先觉,到处被著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美,除是偷尝。这首词以元稹的《莺莺传》为蓝本,将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囊括到这一首词中。曾经的张生,因为“邃院重帘”,不能见到崔莺莺,而“愁对风光”;后来,红娘来回传,张生得到了莺莺的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而欣喜若狂。当他兴冲冲地去赴约的时候,却被崔莺莺说了一顿,化为了词中的“到处被著猜防”。然而,“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如果爱情不曾遭到了磨折,又有谁能体会到爱情的美妙和痴狂?“一般滋味,就中美,除是偷尝”,却写尽了两人幽会时的情景。皂罗特髻·采菱拾翠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这首词讲了什么故事呢?苏轼曾经买过两个丫头,一个叫采菱,一个叫拾翠,这首词说的就是采菱拾翠到了苏轼家中和离开苏轼之后的过程。苏轼曾经和好友朱寿昌(就是二十四孝,弃官寻母的那位)之间写过书信,大概是朱寿昌问起这两个丫头怎么样了,苏轼回信说:“所问菱、翠,至今虚位,云乃权发遣耳。何足挂齿牙!呵呵。”“云”就是王朝云,这两个丫头到了苏轼家中没多久,就被王朝云遣发出去了。所以,这首词是从采菱拾翠来到苏轼的过程写起,最初,苏轼花费千金,买了这两个丫头,她们正是最美的年华(正髻鬟初合),苏轼对这两个丫头,非常喜爱,后来这两个丫头被王朝云遣发出去之后,苏轼依然很怀念她们,所以才会有“待到京寻觅”的句子。雨中花慢·嫩脸羞蛾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丹青入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有人认为,这是苏轼写给侍妾王朝云的词。这首词既让人惊艳,又透漏出浓浓的悲凉。这首词的上阕,回忆了两人初次在一起的场景,直属胸怀,上阕结尾的“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开始转入了下阕悲凉的氛围,我看着我为你画得像,画上的你不说话也不笑,更是让我愁肠百结。我的衣襟和袖口,还残存着你的眉黛痕迹,还留下了你身上的香味。有时候,喝多了酒,就忘了你,酒醒之后,又开始想你。细细想来,都是我辜负了你,让你曾经掉落了无数的眼泪。因为这首词的上阕有些香艳,也有学者认为,这并非是苏轼的作品,而是后人假冒的。这三首词,虽然都有较为香艳的句子,但都不失为千古佳作。其实,苏轼写出来这样的词,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而且是一位很深情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普通人享受人生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1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