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老年骨质疏松,越来越常见。
一项年-年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的荟萃分析指出,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已经达到为36%,由于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女性患病率(49%)明显高于男性(23%)。
通过阅读《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我了解到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增龄造成的器官功能减退是主要因素。除内分泌因素外,多种细胞因子也影响骨代谢,降低成骨活性。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皮肤中维生素D原向维生素D的转化不足,肾功能减退,维生素D的羟化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肌肉衰退,对骨骼的应力刺激减少,对骨代谢调节障碍,凡此种种,都影响骨代谢,使得成骨不足,破骨有余,骨丢失,骨结构损害,形成骨质疏松。
归纳下,发病就是:物质摄入不足+代谢问题
基于此,现代医学的治疗是围绕基本骨营养补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双磷酸盐类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等)、促进骨形成几方面进行的。该指南还指出,该类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应个体化,上述治疗应至少持续1年,建议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口服双膦酸盐5年,评估不到位,继续服药。
从风险效益和经济能力综合考量,效果不尽如人意。
幸运的是,指南的最后,仍客观地推荐了相关中药中成药治疗。
今天推荐的这一款,并未位列其中,从药物的说明书来看,完全是治疗小娃娃佝偻病以及多汗、夜啼等等,但为什么能拿来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呢?
XXXXXX图片略XXXXXX
抛开药物的组成来谈组方疗效就太耍流氓了,先来看组成:
党参、黄芪、麦冬、醋龟甲、炒白术、山药、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炒鸡内金、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
算是中西医结合、补益和消导结合的典范。佝偻病是个啥,就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营养不良。
结合前面骨质疏松病因,分析如下:
维生素和钙不足:乳酸钙+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直接补
那补了万一不吸收怎么办: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中药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剂的经典,方中还加了山药、大枣、黄芪,脾肺双补。鸡内金在当中有多种用途,其一,为了让补药更好消化,(中医称补而不滞),其二,可以直接促进消化(鸡内金就是鸡的砂囊内壁);其三,张锡纯认为,鸡内金还有利湿补肾之功。
汗多怎么办:除部分出汗是湿+热导致的外,很大一部分是脾气虚、肺气虚,特别是儿童和老人。汗出多了之后,津液不足,五味子、麦冬、党参组成的生脉饮益气养阴就十分有必要了。汗出多了直接补气补水,结合源头,接着再收敛。
龟甲+龙骨+牡蛎,甲类动物用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补肾健骨,这就是中医的补钙,其次,龙骨牡蛎还有收敛固涩、镇惊的作用,故而能收汗液、助睡眠。
反正这个组方呢,是比较齐全的,重点是在益气健脾,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生化之源,脾胃不运化起来,再怎么补都是难以取效的。
小孩子的适应症是:体型偏瘦,食欲差,消化不良,大便稀,多汗,发育迟缓,睡眠差、夜啼或者胆小易惊,舌质多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偏虚点的。舌苔厚腻不适合,需要先化苔。不然很难补进去。
同样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具有上面的适应症,可以服用该药物。
中医的异病同治观念就是酱紫。
我小时候胃口差、好动、多汗,记忆力差,吃后果然各方面都有改善,身体也变强壮很多,打小就对这个药就有好感,所以在临床也逐渐观察。
这个经验,是年读史欣德老师《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学到的,应用到现在,有一定疗效,推荐给大家。
往期回顾
跟诊欧阳晓勇一得(一)
跟诊欧阳晓勇一得(二)
“歪国”留学生带给我的思考不叫李贞元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