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因为宝宝出牙晚、骨骼发育等问题给孩子补钙,但其实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由于缺钙和缺维生素D的症状比较相似,因此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枕秃、出牙晚等症状,总是给孩子补钙,但却忽略了本质:体内维生素D不足,此时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有效吸收。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的就是缺乏维生素D的危害,钙与维生素D的关系以及宝宝如何补充维生素D的内容。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儿童健康管理专家的视频讲解,了解宝宝缺乏维生素D的危害。
专家:琚玮
简介:河南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和河南省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会员,对儿童健康管理、儿童体质调理、防治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
看完视频我们梳理一下重点内容:维生素D与钙的关系
宝宝缺乏维生素D,进一步造成的后果是钙吸收不良,维生素D决定了钙的吸收。这也直接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家长给宝宝补钙,却收效甚微。宝宝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吃再多钙也不能有效吸收,而是通过尿液、汗液排出体外了。
维生素D除了决定钙吸收外,其主要功能还有把钙很好地运转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骨骼、肌肉和神经。没有有效的钙吸收,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缺乏维生素D的后果
维生素D缺乏给孩子造成的第一个症状,就是神经兴奋性增高:孩子变得闹人、夜眠不宁,睡不安稳、睡的轻,一开灯一关门就醒了,好不容易哄睡,往床上一放又醒了。
第二个症状出现在骨骼的发育上:3-6个月的宝宝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头部骨骼硬度不够,出现“乒乓颅”;9-10个月左右的宝宝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方颅;长期缺乏维生素D,不良症状开始往下延伸,胸骨的发育不良,会出现鸡胸、漏斗胸、肋骨外翻、肋骨串珠,下肢长骨发育不良,会造成O/X型腿。
总的来说,缺乏维生素D,孩子从性格上会感觉特别难带,从骨骼上会造成头型不好、鸡胸、腿型差等,导致外形也不好。除了以上这些,宝宝的肌肉也会变得很松弛从而乏力没劲,宝宝就会显得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肚子会显得很蓬松。而这些症状都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这种疾病会给孩子带来方方面面的发育障碍,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后期家庭为孩子治疗增加医疗支出。因此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给宝宝科学补充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引发的危害这么大,不仅家长要引起注意,国家也出台多个政策法规、文件进行指导维生素D补充量:
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和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1)新生儿需补充维生素DIU/d,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
(2)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无论其是否添加配方奶粉,均需补充维生素DIU/d;
(3)孕期最后3个月每日至少补充维生素DIU。
2.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规定:
纯母乳儿童,每天补充维生素D-IU;
早产、出生低体重儿每日口服-IU,3个月后改为每日IU;
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每日-0IU,1个月后改为每日IU。
3.年6月26日中国卫计委发布《中国育儿标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版》:
(1)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口服维生素D,每天IU-IU。
(2)早产儿、双多胎生后即加服维生素D,每天IU-IU,3个月后改为IU-IU。
维生素D对宝宝的重要意义和如何补充,相信家长们已经心里有谱了,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维生素D赶快补起来吧!
本图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运营者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