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了,您了解吗?
——儿童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此病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
一、一、
一、病因
佝偻病常由于妈妈在孕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宝宝出生后日照不足、生长过快、宝宝食物中维生素D不足以及疾病的影响等引起。另外,早产或双胎宝宝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较多,也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一、
二、临床表现
佝偻病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六个月以内的早期患儿多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如果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患儿没有经过治疗,病情会继续加重,出现以颅骨改变为主的症状。
一、一、
三、预防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自限性疾病,一旦婴幼儿有足够时间户外活动,可以自愈。有研究证实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IU)可治疗佝偻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IU)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关键。
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
(1)围生期: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IU/d)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的维生素D,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2)婴幼儿期:预防的关键在于日光浴与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出生1个月后可让婴儿逐渐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25-(OH)D3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1lng/dl)。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d,3个月后改预防量(IU/d);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d,均补充至2岁。牛乳中钙磷比例不当,不利于钙磷吸收,故牛乳喂养儿较母乳喂养儿更易患佝偻病。夏季阳光充足,可在上午和傍晚户外活动,日照时间足够,可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
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如果发现佝偻病早期症状,应尽早治疗,以防止骨骼畸形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