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龄时代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育儿观和育儿方式。
在新生儿护理的问题上常常有这样的矛盾,究竟是现代的护理方法更科学前卫,还是传统的育儿习俗更实用有效?谁对谁错?两代新老育儿方式的比拼正式拉开序幕……
擦“马牙”
给新生儿“擦马牙”有害无益。出生后3~5天后,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在我国民间有一种错误的做法,那就是认为“马牙”要用干净的布蹭掉才行。其实,这种方式很不卫生。
这种在出生后,有时出现在其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并没有任何影响,它往往会由于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由于宝宝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无论是用针挑刺或用粗布擦洗,都很容易损伤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俗称的“马牙”不必特意处理,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如果非要用布将其蹭掉,反而是很危险的。
为新生儿“挤乳头”
可能引起乳腺发炎。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所以在民间有一种“挤乳头”的育儿习俗,就是挤压新生儿的乳头。特别是女宝宝,认为不挤压乳头,以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之有蚕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时,千万不要挤压,否则若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使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如果是女宝宝,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当宝宝发育为成年女性时,还会影响到泌乳。新生儿乳头凹陷亦不需要处理。
新生儿不能见光
不能见光对新生儿视觉发育不利。新生儿不能被强烈光线照射,强烈光线会伤害宝宝。但这并不等于说新生儿不能见光,如果把宝宝的房间布置得很昏暗,对宝宝视觉发育是极为不利的。此外由于视线不清,爸爸妈妈也不能及时发现宝宝是否有皮肤黄疸或其他情况。所以,民间所说的新生儿不能见光是错误的。
合理安排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新生儿身体幼小、娇嫩,最好选择朝南的房间作为宝宝的居室。居室阳光充足,宝宝可以晒到太阳,不容易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偻病。白天不要给宝宝的居室挂窗帘,尤其是比较厚、颜色比较深、花色比较暗的窗帘,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灯。
不许碰宝宝前囟门
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没有科学根据。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甚至医生在为宝宝检查囟门的张力和大小时,也往往会遭到父母的质疑。
囟门,俗称“天顶盖”,是宝宝颅骨与颅骨之间尚未完全衔接的部分。两块额骨与顶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只有脑膜、头皮和皮下组织的菱形空间,叫前囟门;两块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小三角,叫后囟门。人们常说的囟门是指前囟门。新生儿前囟平均是2.5×2.5厘米,也有个体差异。宝宝前囟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囟门固然很重要,要注意保护,但传统育儿经验中“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贴“夜哭郎”字符管用吗?
贴“夜哭郎”字符解决新生儿夜哭问题是无稽之谈“夜哭”是指新生儿白天如常,每到夜晚则啼哭不眠。在传统的育儿风俗中,有一种贴字符的解决方法,据说只要在住家附近的街道两旁贴上几张写有“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过路人念过之后,家里的宝宝就不哭了。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法没有一点科学道理,纯粹是一种无稽之谈。
新生儿夜哭可能与宝宝脾虚、蕴热或惊恐等原因有关按照中医理论,宝宝的夜哭,除因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等因素外,很可能与宝宝脾虚、蕴热或惊恐等原因有关。
①虚寒,就是因新生儿身体虚弱,受寒后引起的病变。具体地说,是由于妈妈在期间身体虚弱,使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禀赋不足,宝宝出生后容易受寒而影响到脾脏的功能,夜间体内阴阳不调,阳盛而引起的腹痛,宝宝因疼痛而醒来哭吵。
症状表现:患儿常会夜间哭泣,其哭声偏于细微,睡眠姿势以俯卧蜷曲位为多,伴随身体消瘦,无精打采,手足发冷,面色青白,食欲不振,排出水样粪便,其指纹淡红,舌质淡,苔薄白,时有腹痛但喜欢按摩,头发稀疏干枯等。
②蕴热,是指宝宝出生后因受热过度,致使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因而容易精神不宁,烦躁不安,所以夜间哭声不断。
症状表现:面赤唇红,眼半睁着,手心、足心有热感,多烦躁不安,夜啼有力,小便短赤,指纹紫,舌尖红,苔微黄。若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寻医问诊。
③惊恐,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受到惊吓,使心神的安宁和平衡受到干扰,所以夜晚稍有异常声响就会导致宝宝惊恐害怕,并且啼哭不止。
症状表现:患儿常于睡眠中猝然啼哭,哭声悲惨而紧张,多呈恐惧状,喜欢紧偎在人怀中,若抱时则可保持安静,嘴唇与面色均乍青乍白,一般无其他明显症状。这种患儿也宜用中药治疗以安神定惊。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新生儿夜哭,只要爸爸妈妈能仔细观察,并积极做好防治措施,令人的宝宝夜哭问题也是可以预防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