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卫生室,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村民心中却像一缕阳光,温暖着病痛中的每位患者。日前,记者在高唐县清平镇西小村人一间诊所,见到了39岁的乡村医生韩元昌。
韩元昌告诉记者,他从小患有佝偻病,身高不足1.5米,因为身材矮小,小时候经常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但他没有因此而变得消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年初中毕业后,被山东省卫生干部学校破格录取。年回到老家西小村,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为了提高医术,他多次到北京、济南进修。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年5月份,韩元昌将诊所迁到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了一家“爱心康复诊所”,在行医的同时,还免费教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学技术。
年,经人介绍,韩元昌与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邓慧结婚。婚后,韩元昌考虑到村里需要医生,还能在家照顾老人,于是和妻子把诊所搬回了老家。不久,女儿出生,女儿10医院检查出化脓性脑膜炎,后来颅内感染。手术后孩子病情好转,但落下了重症性耳聋的后遗症失去听力。
“我了解这种病,如果在半年之内不做手术的话,孩子很可能终生成为聋子。”但是高额的手术费用,对一家人来说,就像一个天文数字,根本无力承担。韩元昌说,之前给女儿看病就花了10多万块钱,而且大部分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因为没钱治疗,他只能把女儿接回家。“不管想什么办法,也要救女儿。”韩元昌在网上发求助信息。过了没多久,北京一位洪老师在网上看到韩元昌发的帖子,并打来电话,说自己是中国耳聋协会(简称)会员,自己的女儿也是一位耳聋患者,对韩元昌一家人的情况很同情,想要帮助韩元昌的女儿。
洪老师把韩元昌女儿的情况反映给了中国残联,在中国残联的帮助下,韩元昌医院免费做了电子耳蜗手术。虽然手术费用全免了,但是术后的康复费用,加上之前给女儿看病所花的钱,韩元昌欠下了将近20万元的债务。
女儿病情好转之后,韩元昌和妻子回到村里,继续经营诊所。或许自己是一名残疾人的缘故,韩元昌特别能理解病人的痛苦。他把病人当亲人,困难的患者到他的诊所看病或拿药,他就免费治疗或者只收一点成本钱。
韩元昌勇敢地面对生活,也用爱心回报社会的关爱,当地政府给予他很多关照,为他全家办理了低保,并帮助他改造危房,目前他已经将诊所搬进新房。
年,韩元昌在镇扶贫办的帮助下,申请了3万元的“富民农户贷”,他用这些钱扩大了门面,升级了设备,以便更好的服务当地百姓。如今,韩元昌也成为了一名签约医生,为东大村、西大村的贫困户上门送医。几个月前,村上的一位五保户因为突发的心脏病住院了,在出院后仍需要药物治疗,韩元昌在为他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免费治疗,直到他康复。“虽然我现在脱了贫,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但我不能忘记曾经帮助我的父老乡亲,看到有困难的能帮的就尽力帮一把。”目前,他已经为上百名困难患者免费医治。
疫情期间,韩元昌不仅拿出自家诊所的存货只口罩和10箱消毒液捐赠给村集体,而且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在村口足足做了两个月的志愿者。
韩元昌身残志坚,不畏贫困,努力拼搏,在自己小家脱贫后,努力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来源:聊城视窗网
民生爆料、商务合作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