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不只能预防佝偻病,
它的作用比你想的要多!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vitamin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维生素D能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同时起到防治佝偻病、软骨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低钙血症、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相关疾病的作用,对婴儿湿疹等非骨相关疾病的防治也具有显著疗效。
维生素D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维生素D并不能直接起作用,人体自身制造的维生素D(在皮肤形成)和从食物中吸收的维生素D,由血液首先运送到肝脏进行加工(用不了的部分储存在肝脏),新产生的物质再被运送到肾脏进行加工,产生具有抗佝偻的活性物质。
如果在以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有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导致佝偻病。
宝宝不容易缺钙,容易缺啥?
对于婴幼儿,如果奶量充足,就不会单纯缺钙。再说了,矿物质在体内吸收变异很大,当人体缺乏时,吸收率就高。
为什么老是说孩子“缺钙”?
其实,孩子真正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D。维生素D类似于钥匙,可打开钙吸收的“通道”。缺乏了维生素D,即使有再多的钙,也无法吸收。通常所说的佝偻病,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
为什么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D很有限,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在户外时间较少时。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严重的出现鸡胸、“O”型腿、“X”型腿等。
建议摄入量
0-6月:-IU/天
6-12月:-IU/天
1-3岁:-IU/天
4-8岁:-IU/天
很多家长担心吃维生素D会中毒,不敢给孩子吃,有些甚至已经诊断为佝偻病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误解没有听从医嘱,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其实,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长期服用,不会引起中毒。
暗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