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全称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摄入量过低导致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异常、生长板和类骨质矿化障碍的一种疾病。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引起小儿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的就是缺铁性贫血。以上两种疾病,可以看出都是由于营养缺乏造成的疾病,那么这两种疾病有什么表现,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佝偻病
1.引起佝偻病的原因
(1)维生素D摄入不足及缺少日照: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内源性,由日光中的紫外线(波长~纳米)直接照射人体的表皮和真皮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原),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前维生素D3,再经皮肤温热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3。二是外源性,为通过膳食或药物获得。但是肉、蛋、谷物、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D3含量均很少,每日的天然食物所含维生素D常不能满足人体需要(IU=10μg),主要靠日光照射。
(2)先天维生素D储备不足及生长迅速。母亲孕期维生素D缺乏导致胎儿储备不足及婴儿生长过于迅速,需要量增加。
(3)胃肠道或肝肾疾病。维生素D为脂溶性,如慢性腹泻、肝胆胰腺疾病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肝肾功能不良时,使维生素D的代谢发生障碍,皆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佝偻病。
(4)药物的影响。如治疗癫痫的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使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加快,需要量增加。
(5)钙摄入不足。膳食钙缺乏是造成儿童营养性佝偻病的主要原因。儿童膳食钙摄入量<mg/d是独立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佝偻病患病危险因素,而钙摄入量>mg/d时,未见营养性佝偻病发生。我国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钙推荐摄入量为:0~6个月mg/d,6~12个月mg/d,1~18岁钙推荐摄入量为~mg/d。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尚无反映钙摄入量状况的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任何化验可以反应机体的钙营养状况,做微量元素检测没有参考价值。
2.佝偻病有哪些表现
(1)一般症状:常有多汗、易惊、夜啼、枕秃等表现,但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据此诊断佝偻病。
(2)骨骼病变体征:方颅、臀形颅;乳牙萌出迟,可由珐琅质缺损并易患龋齿;脊柱后弯或侧弯;肋骨呈串珠状;“O”形腿或“X”形腿
(3)其他表现:重症佝偻病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及贫血,并可有肝脾肿大,还可有智力发育迟缓。
3.如何预防?
(1)注重孕期保健。
为了预防宝宝的先天性佝偻病,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饮食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于妊娠后三个月补充维生素D~IU/d,同时服用钙剂(14~18岁女性,1mg/天元素钙,19~50岁女性,mg/天元素钙)。
给予儿童适当的光照。各国实践证明,适当日照是防治佝偻病最重要并且经济有效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活动不等于晒太阳,晒太阳指的是人的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对于儿童晒太阳,要注意以下几点
A由于紫外线无法透过玻璃,所以在室内晒太阳是无法防治佝偻病的,但可以在屋檐及树荫下得到折射的紫外线。
B过小的婴儿不宜接受阳光直射,一般建议3月龄以上的婴儿才可以接受日光浴
C每天10:00—15:00晒太阳,时间30分钟以上。避免太阳直射,选择空旷、没有高楼遮挡的树荫下或向阳的屋檐下。
D儿童有湿疹等皮肤疾病时,不宜进行日光浴。
(2)从孩子出生开始,不论哪种喂养方式,均需每天补充IU维生素D,1岁以上儿童至少需要IU维生素D;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每日口服—IU,三个月后改为每日IU。
(3)含钙丰富的辅食添加不晚于26周。自然界含钙食物丰富,提倡儿童天然食物补钙,乳制品是儿童最好的钙源。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婴儿喂养指南》指出,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要额外补钙。
二、贫血
1.什么叫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根据造成贫血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其中,儿童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中的一类。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的贫血状态。不同年龄的孩子,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不同的:出生一个月内的孩子,血红蛋白低限是g/L;生后1-3个月:血红蛋白低限是90g/L;4-6个月:血红蛋白低限是g/L;6个月-6岁:血红蛋白低限是g/L;6岁以上:血红蛋白低限是g/L。
2.儿童贫血有何表现
开始时常见皮肤和黏膜苍白,以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手掌和甲床等处较为明显。病程长的可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长发育迟缓和营养低下,毛发干燥。婴儿贫血常有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3.造成儿童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性铁储备不足
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而未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胎儿铁储备不足,甚至也会出现缺铁性贫血。此外,新生儿体内铁储备量也与体重有关,例如一个3.3kg的新生儿与一个1.5kg的早产婴比较,其体内总铁量相差mg。
(2)生长发育因素
婴幼儿及儿童生长迅速,血容量增长较快,对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多,如不能提供足够的铁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影响健康。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一倍,一岁时增加2倍,10岁时几乎增加10倍,如不注意铁元素的补充,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3)饮食不当
婴儿以乳制品为主,此类食物中铁含量极低,但在出生6个月内,婴儿可以利用体内储存的铁。6个月后若没有添加辅食,容易发生贫血。
4.如何预防儿童贫血
(1)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食物中含铁量最高的首推黑木耳、猪肝和海带等,其次为瘦肉、豆类、蛋类等。此外,用铁锅做菜、煮饭也能得到相当量的无机铁盐。
(2)多吃富含VC的食物。铁元素有二价铁和三价铁两种形式,而人体能吸收的只有二价铁。VC不仅可以保护二价铁不被氧化为三价铁,促进铁质吸收;还能帮助增加血红蛋白携氧量,更好地补铁补血。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婴儿应在6个月开始添加含铁米粉,并逐步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肉泥等。日常饮食注意膳食搭配,营养均衡,不吃零食。儿童如果有偏食、厌食、挑食等习惯时,家长要及时纠正。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询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