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淇姐
大家好!我是凯淇!
很多宝宝妈妈都在纠结
宝宝出汗、枕秃、肋骨高...
是不是佝偻病?要不要测骨密度?
要不要补钙?要不要...
本期特邀嘉宾:上海交通大医院发育行为与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盛晓阳
答案尽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母爱好时光》节目,下面是25分钟的节目录音,大家一定要耐心听一听!(妈妈可以边听边做家务、敷面膜哦!)后面还有盛晓阳老师权威解答的文字版本,不过还是建议妈妈们听一听节目,保证听了就停不下来:
一、什么是佝偻病?佝偻病与缺钙有什么关系?
佝偻病的病因复杂,其中在婴幼儿中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肠道钙吸收不良,使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并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除了造成婴幼儿骨骼生长异常以外,还使婴幼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所以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直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婴幼儿疾病之一。
二、佝偻病如何检查?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的“金标准”是腕骨X线摄片。不过,但X线片有典型的佝偻病的表现时,已经到了疾病的严重阶段,骨骼钙的流失已经超过30%以上。早期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诊断困难。目前借助于质谱等先进设备,可以通过检测血清25-(OH)D水平,而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这样就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从而更早开始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干预。
三、草木皆兵的“佝偻病”现象
1、枕秃是缺钙吗?
宝宝出现枕秃是因为“缺钙”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小宝宝躺在床上的时间很长,脑袋跟枕头接触的地方容易发热出汗造成头皮发痒。小宝宝通常喜欢通过左右摇晃头部的动作,来“解决”自己头皮发痒的问题。由于经常摩擦,宝宝枕部头发被磨掉,形成枕秃。
2、肋骨外翻/肋骨高是缺钙吗?
孩子的肋缘轻度外翻不是缺钙的表现。因为膈肌(分割胸腔和腹腔的肌肉)附着于倒数第二肋骨内侧,再加上婴儿膈肌相对僵硬,就会因膈肌相对收缩,致使倒数第二肋骨向中心移动,造成肋骨轻度外翻。其道理有些类似“喇叭花”。另外,宝宝学坐太早,坐的时间太长,包括裤子系的太高、太紧,都会加剧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大多在宝宝6~8个月时以出现,但因1岁以内宝宝皮下脂肪较厚,妈妈不太注意,而随着宝宝长大,皮下脂肪减少,在1~2岁的宝宝中肋骨外翻特别明显。不过这种轻度的肋骨外翻会随着孩子成长,而逐渐自行消失。大多数孩子在4、5岁时,肋骨外翻会完全消失。
3、出汗是缺钙吗?
出汗多是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人体出汗是有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也与呼吸、心跳等关联,当宝宝呼吸、心跳有改变时,就会同时出汗。因此,宝宝刚入睡半小时,以及起床后的半小时,随着呼吸、心跳的改变,很容易出汗。另外,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代谢旺盛,也更容易出汗。
四、化验血钙和骨密度有必要吗?
人体中99%钙分布于骨骼内,血钙根本不能反映骨钙状况。血钙水平稳定对人体心脏、肌肉功能正常非常重要,如果确实有血钙过低或过高,都属于临床严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反映骨骼钙的代谢状况,也已被淘汰。
用超声检查骨强度,间接反映骨骼钙营养状况,可以辅助诊断婴幼儿是否有骨骼钙不足。
五、如何预防佝偻病?什么情况需要补钙?什么情况需要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打D针?)
对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性地补充维生素D3。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等都建议,婴儿出生几天后,每天补充国际单位(IU)维生素D。也就是在宝宝出生,在出院时就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推荐使用维生素D3补充剂。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晒太阳的时间都大大减少,因此维生素D的补充不仅仅是小宝宝,其实所有人群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3,推荐剂量也是每天国际单位。
维生素D是唯一一种不是来源于食物的营养素,只有少数食物中含有微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激发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但是由于紫外线可能同时造成皮肤损伤,以及对眼睛晶体、视网膜的损害,因此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通过阳光照射而获得维生素D3,大宝宝、成人也需要防晒以保护皮肤,所以所有人群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孕期及哺乳期的妈妈一定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钙的最佳食物来源是奶,小宝宝以奶为主食,钙的来源丰富,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钙。大宝宝、儿童青少年也应该通过多喝奶而获得足量的钙,这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最需要补充的是孕期及哺乳期的妈妈,因为胎儿及目录喂养宝宝的钙都是来自妈妈的。另外,早产宝宝,不愿意喝奶的大宝宝也需要根据情况适量补充钙。
对于典型的比较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以及家庭贫困不能得到良好治疗和随访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以一次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也就是打维生素D针。但现在已经很少用,因为大剂量注射维生素D的安全性较差,可能出现过量使用,甚至造成维生素D中毒。因此,小剂量的每天口服维生素D更好。建议每个宝宝每天口服维生素D3国际单位,必要时可以加量到每天~国际单位。按照现有的数据,宝宝长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不超过国际单位是很安全的。长期超过每天0国际单位,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一次口服不超过30万单位也不会引起中毒,但需要暂停维生素D的补充。
盛晓阳(上海交通大医院发育行为与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盛晓阳,儿科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医院发育行为与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优生优育协会(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理事;上海市微量元素研究学会理事会理事。
主要从事儿童营养和儿童保健的研究与临床工作。曾负责主持完成多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重点科研课题,人才培养科研课题,以及国外研究基金资助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擅长于对儿童营养不良、生长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的诊治;也是多份健康类杂志、报纸的长期撰稿人。
凯淇,全国金话筒主持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十佳主持人,龙广凯淇工作室制作人,科学育儿节目《母爱好时光》的主持人,深受广大听友喜爱!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凯淇工作室掌上育儿
1.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母爱好时光》18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