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宇图/樊鑫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初识微雕,大多源自学时记忆中那篇传世奇文《核舟记》,文中“苏轼游赤壁”,细腻,微妙,让人无尽遐想。一枚核桃,一叶扁舟,一刀一刻间,神鬼莫测的指尖艺术便揭开了我心中那片朦胧的微观世界……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其技法可分为立体雕和平面书画雕,其中平面书画雕也称微刻,属于阴雕浅雕一类,而立体雕则指圆雕浮雕透雕一类,二者既是微观艺术也被历代称之为绝技。这些年来,“微雕”似乎无处不在,但于我而言也仅仅只是停留于字里行间。直到那次与朋友的交谈,一条清晰的轨迹才在我的眼前缓缓展开,而行走于这条路上的人,名叫——“赵乙丁”。生于文化世家的赵乙丁,自小便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对照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书法进行描红练习。父亲赵学谦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和考古学者,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育方式深深影响着儿时的赵乙丁,同时也奠定了未来数十年那份对微雕(微刻)技艺的不解情愫。“四岁,祖父便开始教我书法,或许是有些许天赋,亦或许是家里氛围的熏陶,上学时我就在书法比赛中屡屡夺魁。”赵乙丁回忆着儿时的片段,嘴角总是挂有一丝微笑。“书法、篆刻,二者相辅相成。”扎实的书法功底,为日后他手中两门艺术的碰撞融合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到了初中,父亲认为篆刻对我的人生更有帮助,便找来了《汉铜印丛》和一本篆字字典,要求我每天临摹一方汉印,也正是那一刻起,我从书法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跨就是四十余年。”尽管时光荏苒,但儿时父亲带回的那两颗微刻印章却依然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陕西微刻大师——曲儒先生的作品,一枚刻着鲁迅先生写的‘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而另一枚则刻着李白的《赠汪伦》,两个作品大小如一颗米粒,上方均带有一方朱红印章……”带着对这项技艺的好奇与摸索,赵乙丁一股脑的扎入到了那片浩瀚的微观世界。自学之初,这项指尖上的精细活可让赵乙丁吃了一番苦头,刀刃损坏,划破手指,构图不精……对工具把握的力度、倾斜极为考究,稍有偏差,一份雕刻许久的作品也会成为无情的败笔。“搞这个,没有人能去教你具体的方法,只有通过成百上千次的打磨、雕凿,你才能真正掌握它,了解它,从而融入它。”如今已是60岁的赵乙丁在同朋友闲聊之余,也常常会开玩笑说,“做微雕啊,就得‘三心二意’,信心,决心,恒心即为三心,意志和意念即为二意。这五项少了一个都是行不通的。”年,赵乙丁在一粒黄豆大小的实体表面,刻上了他人生中第一件微刻作品——一首20字左右的五言诗。而这,仅仅距他接触这门技艺只过了半个年头……“法无所授,以意为之”。这是在与赵乙丁交谈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精细微刻工具(放大镜、投影仪等),微刻技术不再仅停留于肉眼操作,虽然精度更为准确,但所刻之物却已然没了生气。赵乙丁秉持十余年握刀不辍的耕耘,一刀一刻间,手中所持已不再是一把刀刃,全凭一种意念,一种感觉。“直到如今,我还是坚持不借助任何放大仪器进行创作,将刀刃切口的三分之一处点上一滴指甲油,使目光聚焦在刀尖上,就靠着那份多年练就的手感,屏息静气,神思集中,随着刀尖一笔笔走。”在赵乙丁的家中,一眼扫去,各色作品琳琅满目,然而有一幅宽约1.2mm,长约1.5mm的书法微刻,却屡次被他提及。仔细观摩,作品平面刻有王维《山居秋瞑》的节选诗词,再加上朱红印章和落款一共27字,肉眼几乎无法辨别,只有放在专业仪器下,才可清晰看到每一笔的走势与韵味。“在微刻中,越小的字越不容失误,或重或轻,或抑或伸,都十分考究。如果想要在原有基础上,再次精小字体,那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磨练。”年赵乙丁的第一件立体微雕作品问世——一个大约2立方厘米的紫砂壶。壶的钮盖、肩、嘴、腹、足、把一应俱全,且壶腹中空与嘴相通。在这件作品里,他将书法、篆刻、微雕融为一体,壶腹一侧还刻有八十余字,且字体行云流水,犹如平面挥墨。每每看到这小如黄豆,却层次鲜明的壶体,无不感叹其法之精,其艺之绝。这件作品标志着他从平面微雕转向立体微雕,尽管日后的几十年中,在他手里涌现出的精雕细品层出不穷,但这一把紫砂壶却依然是他的心中至宝。时间回溯到年11月,年过八十的陈香梅女士(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在上海进行着每年一次的艺术文化交流。经朋友介绍,赵乙丁听闻陈女士一直对微雕技艺慕名已久,却从未见过实物,便亲手雕刻了一个核雕以礼相送。陈女士收到这份礼物后,赞叹不已,欣然挥毫写下“赵乙丁微雕”几个大字。“这对于我来说,可以算的上是一件意外之喜吧!”说着,他端起面前的茶杯细细品了一口……迄今为止,赵乙丁已有六百余件立体微雕作品,其款式百余种,最难犹如壶上壶,最小如同芝麻粒,有的已被博物馆珍藏,也有的被外国友人高价买入。于他而言,微雕是一种乐此不疲追求,在这几十年的雕磨时光中,无数次的屏息凝神,夜以继日的目光专注,都构成了他平凡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一面。年,赵乙丁的立体微雕作品在第三届民族民间工艺品展中获特等奖;年,赵乙丁的立体微雕作品入选中韩民族造型艺术展;年,他是惟一入选《云南旅游之最》的微雕代表人物;年,他获得了“昆明市十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y/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