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在诗词创作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是他的帝王诗词,更是达到了巅峰。
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抒发了作者对亡国的悲痛和无奈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二、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极高。
《观沧海》是曹操的一篇代表作,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作者强大的胸怀和气魄。
三、汉高祖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他豪情万丈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豪迈、壮志与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风在天空中狂舞,仿佛在为刘邦助威。云彩被风吹散,又聚集成团,像是在为他的征途指明方向。
刘邦身披战甲,骑着战马,领着英勇的战士们,一路奋勇杀敌,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回到故乡,他感叹着岁月的流逝,同时也不禁为国家的未来担忧。他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猛士,来守护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在他的眼中,这些猛士们就像是天空中的雄鹰,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危险的存在,并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安宁而奋斗。
四、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五、魏文帝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是曹丕的一首闺怨诗,表达了一个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恨。
诗歌以秋风、草木、燕子、明月等自然景物营造了忧伤、哀怨的氛围,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
六、晋武帝司马炎《芝田歌》
芝田初生香满楼,北斗回斡陵商秋。
桂宫兰室尽萧条,长袖拂天扫彗流。
玉坛乘阣蹑云空,珍馆殷赈接神宫。
穷海远夷勉自强,斤斧裁山崇谷庄。
后土疏食浩无精,金床玉几空倚楹。
柏梁灾并神明争,旷世不修灵溪名。
昆仑曾使老王回,上清复遣司命来。
这首《芝田歌》是晋武帝司马炎所写的一首诗。它以芝田的美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景。
七、宋武帝刘裕《入关》
这首《入关》是宋武帝刘裕在公元年率领军队进攻后秦,目标是消灭后秦并夺取关中地区。诗歌描绘了刘裕率军进入关中的情景。
全文如下:
东西南北数衢通,曾取江西径过东。
今日更寻南去路,未秋应有北归鸿。
译文:
四面八方数条大道皆相通,曾经取道江西从东方走过。
今日再寻找向南去的道路,未到秋天应有从北方归来的鸿雁。
这首诗是刘裕在战争中创作的,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军队进入关中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决心。
诗歌中的“东西南北数衢通”形象地描绘了关中地区的交通便利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曾取江西径过东”则暗示了刘裕的军队已经经过了江西等地,现在终于到达了关中地区。
而“今日更寻南去路”则表明刘裕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还要继续向南方扩张,“未秋应有北归鸿”则表达了刘裕对胜利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