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人们性格的变化。——比尔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海子所描绘的美好世界。可是就是写出这么优美的诗的海子,却在写完《春天,十个海子》后选择卧轨自杀。他的一生极其短暂,仿佛只是留了点痕迹便离开了。尽管如此,他的生前之作被传阅了31年之久,读者对其意见不一,其中不乏有欣赏,也有不解。因这首诗表达的情绪复杂,所以许多教师不建议学生拿来阅读。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另类诗人”——海子的一生。众人眼中的海子海子在众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因而众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在父母眼中,海子是十分优秀的。海子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对其抱有厚望,而海子也不负众望,15岁考上北大,19岁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师,21岁在诗坛已有盛名。这一切让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儿子的生活过得很好,即便是儿子走后,他父亲也会赞叹儿子也许会“加官进爵”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诗人,在外人眼中却是个“怪物”。高晓松曾采访海子的友人,可得到的结果确认友人们认为海子是个异类。每当海子想要加入群体聊天时,总是会排除在外。并且提到有一次海子帮忙调解夫妻争执,反而被嫌弃,原因是海子所言犹如火上浇油。这无不佐证了海子不合群的特点。另外,海子的外形总是人们嘲笑他的理由,身高体重却只有40多公斤,如此矮小又瘦弱的身躯,总是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在人们眼中,海子就像是现代的孔乙己,狼狈不堪,为人笑柄。他总是留着凌乱的胡子,并且不注意仪容仪表,这为他阻拦了许多桃花。可是这并不代表没有桃花,海子谈过4段恋情,不过全都不了了之,原因总是出奇的一致——贫穷。这几段无疾而终的恋爱并没有给海子带来好运,反而是带来了又一波的差评。学生们也不尊称他为老师,而是直呼“小查”,十分不尊重他。这些人并不知道海子心中的世界,海子向往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是他在现实中不能得到的。海子为何而自杀据当时媒体说,海子于年3.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那时他也才25岁,才过了短短的一生。可他究竟为何自杀,其中必然有诸多原因。骆驼不是一天累死的,有许多因素长年累月堆积成最后的一根稻草,压死了这个诗人。他总是被排斥的,他反抗过,可是却又毫无效果。他总是被嘲讽,被排除在外,人人都取笑他。他的豪情壮志,都写在了诗里,尽管他的诗在当时也不是人人都认同。可在当时还曾被公开批评,他痛苦,他无助,可又无可奈何,没有人伸出援手,甚至是自己拿诗换饭的故事都被流传开来,沦为别人笑柄。贫穷,是跟随他一生的标签。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偌大的北京,他没有背景,只能靠自己的才华。家乡人眼中的他应该是前途无限的,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艰辛,他难以接受这二者之间的落差。这种错位,让他痛苦,让他在煎熬中度过,每日浑浑噩噩,犹如行尸走肉。母亲甚至一度以为,如果她没有收海子借来给她的块钱,也许海子就不会死。他的偶像是梵高,两人都活在夹缝中,可是二人的结局出奇的一致,没能摆脱世俗,以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让自己失望的世界。被漠视,被歧视,孤独的海子最终还是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了自己理想的世界。不被老师认可为学生读物《春天,十个海子》是海子离世12天前凌晨所写的最后一个作品,尽管风靡了31年,可是依然不被老师认可为学生读物。在这个作品中,倾注了海子太多的真实情感,是那种压抑又痛苦的感觉。对于当代学生来讲,学生只需稍微了解海子,不需要深入理解海子的内心世界。他的世界是纠结又复杂的,很难引起共鸣,并且传达的情感是负面居多。深入分析这首诗,诗中充满着矛盾和挣扎、绝望与无助,还有人说这诗就是为死亡而写的,这也说明了这首诗虽然颇有水平,可是孩子们实在不适合阅读,以免被感染情绪。第一节从“春天”开始到“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结束,诗中的海子是复活着的,可是现实中的海子却是永远闭上了眼睛。这是海子当时的幻想,如果被学生读到,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的抱怨和失落感,这是当代的负能量。第二节从“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开始,到“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结束。这节强烈表达出了海子内心的反抗,以及他想要释放巨大的力量,去抗击所有不好的因素。复活是海子的愿望,他渴望这样,他希望反击成功,可惜他在诗中做到了,但是现实中并没有。对于当代学生,这一点是不推崇的,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反抗是不被允许的。第三节从“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到结束,可以从中看出海子的渴望,他在意什么。他回忆曾经的离开的乡村,可是他已经感受不到它的温暖,只能回想起当时的贫穷困苦。他在意平凡生活中令人欣喜的细节,可惜无从找起。他无奈,他绝望,可是他又无计可施只能接受这一切。他挣扎过,可惜最后永远地沉睡过去了。这些负面情绪是不被允许大肆宣传的,因而老师不推送给学生也是受其影响。海子带着他的才华,带着他的不屈,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另一个世界。他是孤独的,可他也是勇敢的。当时人人嘲笑海子,可是人人又没有海子的才情。对于海子来说,离开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他摆脱了放下的矛盾,去了他向往的世界,也许现在他正在他向往的房子里,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