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正当太平军在各路战场势如破竹,残存的湘军精锐即将在武昌、南昌两地被就地歼灭之时,太平天国领导层却发生了严重内讧,秦淮河畔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天京事变爆发后,太平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湘军就此而得以恢复元气,东山再起,后患无穷。天京事变为何爆发,其中之原因固然很多,但杨秀清天怒人怨,常常以势压人,树敌过多则是主要原因之一。参与天京事变的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等无不受到仗责亦或是威胁仗责。但是,杨秀清却很赏识石达开,并没有仗责他?那么,为何石达开也参与天京事变呢,也要一起诛杀杨秀清?在此“纵横国史”就带各位一起来看看。其一、石达开是知识分子,对东王搞“天父下凡”这一套很厌倦。在太平天国阵营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身贫穷的烧炭工人、矿工,以及半路入伙的天地会部众和土客械斗中失败的客家人。其中知识分子入伙非常少,石达开算是比较有文化之人,曾经中过举人,是天国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为是知识分子,所以石达开脑海中之儒家思想十分浓厚,对东王搞“天父下凡”这一套装神弄鬼的把戏很不舒服。虽说自己没受过仗责,但“天父下凡”时,自己也是要下跪听旨的,要对东王敬畏三分。男儿膝下有黄金,怎能随便下跪呢?况且,石达开所跪之人,还是自己根本就不相信甚至是反感的“上帝”。此外,作为知识分子,他表面上还是忠于洪秀全的,看到天王被欺负,臣子欺君罔上,他怎能不愤怒。其二、洪秀全下密诏,不好意思违背,否则就是东王同伙。如果是为了太平天国的大局着想,为了能够保持团结一致,最终战胜所谓的“清妖”,石达开可否不参与呢?这有点难,因为天王有“诛杨密诏”,已经下定决心要收拾杨秀清。如果石达反对,那岂不是表明自己就是跟东王一伙的,也是想谋朝篡位之主呢?要知道,杨秀清的人缘不是一般的差,若是与他同伙,岂不是被孤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东王的评价是:“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此三人积怨于心,口顺而心不息,后北王将东王杀害。”可以说,杨秀清就是天国领导层们的公敌,既然已经接到“密诏”,石达开就算想违背,估计也要掂量下其后果。其三、石达开雄心壮志,想取东王而代之,成为实际掌权者。在潜意识里,单干之后,翼王石达开屡战屡败,在广西时甚至动了入山林之念头,一点豪情壮志都没有。但是,年的石达开,不是一般的牛气冲天,在连续击败曾国藩、向荣之后,他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历史之最,成为天国的超级英雄。此时的他,绝对不堪屈于杨秀清、甚至是洪秀全之下。我们都知道,因为滥杀无辜,且为人阴险狡诈的韦昌辉自然应该被处死,但秦日纲和陈承瑢呢?这两人绝对听命于天王洪秀全,为何石达开回京之后,坚持要诛杀他们呢?其中之缘由肯定有为天京事变寻找替罪羊之目的,但也不排除石达开想让翼殿集团一家独大之可能。要知道,论资排辈,石达开之后便是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他两足以威胁石达开。其四、石达开自信心十足,认为可以控制局面,无伤天国元气。在派系林立的太平天国,杨秀清的东殿集团无疑是最为强大,远远超过石达开的翼殿、韦昌辉的北殿。此外,杨秀清在非常时候,还是上帝耶和华在人间的代表,取得“代天父传言”之权力,这在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国可以说是至高无上之权力。所以,要诛杀杨秀清,必定会引起其党羽之巨大反弹,弄不好会导致天国各大集团相互火拼,最终拱手将胜利果实交还“清妖”。但是,石达开是自信的,他认为可以控制住局面,仅将杨秀清诛杀便了事,其党羽则一概不究。不过,他没想到韦昌辉居然会滥杀无辜,不但诛杀东王余党,甚至连天王府都敢攻打,自己的家属也一同死于这场灾难。总而言之,石达开虽然没有受到杨秀清仗责,但自己满怀雄心壮志,不甘居人之下,所以他还是参与了“诛杨”行动。待到杨秀清被诛杀之后,自己有望成为第一把手。各位说说,是不是这理呢?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各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y/1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