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宝宝为啥老出汗

临床中,经常有家长问:宝宝为什么老出汗?幼儿多汗是宝宝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现象。许多爸爸妈妈已经注意到了宝宝汗多的现象,可能你不以为意,认为孩子是热了才会出汗。其实,事实不尽然。幼儿正常出汗和多汗是有区别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学会区分。

一、定义

小儿多汗,医学上称为小儿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中医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

二、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是指因为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进食过急等导致的出汗,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多汗都属于生理性的。生理性多汗可以起到调节体温、水电解质等作用。与小儿皮肤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等有关。如调侃“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大概是小儿多汗最常见的原因吧。

生理性多汗原因有:1、纯阳之体:宝宝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但由于幼儿肌肤脆弱薄透,睡着后阳气入里,宝宝体内阳气盛,便会出现微汗现象。2、睡眠温度高。3、睡前营养过盛。

病理性多汗,是指小儿由于患有已知或潜在的疾病而引起的出汗,多表现为安静和睡眠等情况下多汗。

病理性多汗的常见病因有:

(一)营养缺乏或代谢性疾病:活动性佝偻病、营养不良(II~III度);

(二)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伤寒等;

(三)风湿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四)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疾病:如低血糖症、糖尿病、甲亢等

(五)药物和中毒:如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无机磷和有机磷中毒等均可引起多汗;

(六)其他:如血管舒缩障碍所致的晕厥、心力衰竭、嗜铬细胞瘤、神经细胞瘤、间脑综合征等。

三、怎么区分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一)年龄

不同年龄,多汗病因有所差异。如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排除结核病、甲亢、风湿热和寄生虫感染。

(二)部位

感染性疾病、低血糖症、甲亢等所致的出汗多为全身性;单侧多汗应注意对侧脑肿瘤、脑出血、脑炎等颅内病变;下半身多汗或一个肢体多汗常为横断性脊髓灰质炎等;手足掌心多汗,可能为体质性;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或正常小儿。

(三)时间

我们人体很多生理或病理活动都有一定节律性,如很多激素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不同时间多汗的病因可能不同,如晚上入睡后多汗,深睡后汗逐渐减少,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如果清醒或白天的时候出汗不多,下午或睡眠中多汗,通宵多汗,多见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空腹时多汗,应注意低血糖引起的多汗;进食时多汗,多为生理性或体质性。

(四)伴随症状

多汗伴有枕秃、肋骨外翻、O形腿、方颅等骨骼改变,考虑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慢性咳嗽者,应怀疑结核病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多汗伴突眼、脾气暴躁、消瘦、兴奋者,应注意甲亢可能。

(五)病史和辅助检查

应注意询问,是一直以来就多汗,还是近期才出现多汗。应做初步检查排除导致多汗的常见疾病。

四、多汗怎么治疗?

生理性出汗

这是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就不用小题大做,切记,乱服用药物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多汗时,经常给宝宝喝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及时换下被汗湿了的衣服,穿衣的薄厚要适度,以免宝宝着凉。

而对于病理性多汗,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然后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五、宝宝多汗的小贴士

1夏天即使宝宝出汗较多,也不能让宝宝对着空或者风扇吹风,特别是入睡后,宝宝身体的汗毛孔张开,吹冷风容易使宝宝受凉生病。

2如果宝宝容易出汗,爸妈应尽量避免给宝宝食用辛辣煎炸的食物,以免更加催汗。

3宝宝出汗后,经常洗澡,勤换衣。

4.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淡盐水,避免脱水。

5.感冒发热时,小朋友往往会有出汗现象,这个时候应弃用止汗药,以免病情加剧。

供稿

儿科

审核

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y/10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