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体质问题是健康育儿有序化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是讲怎样正确按照宝宝的体质差异寻找食物和护理方法的顺序,帮助家长了解儿童需要的食物与营养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把宝宝的体质分为健康、寒、热、虚、湿、风、燥、过敏8种类型,现代宝宝因为环境和食物的污染,过敏体质的比例逐年增加,需要家长们在饮食和护理上予以 健康型体质
如果让我给健康宝宝画一幅肖像,他应具有以下特征:
◎体型:身体比较结实,触手比较实称,与相同身高、体形的宝宝相比体重较沉,这是因为各种营养素沉积到骨骼、肌肉的比例比较高;
◎面色:比较红润,眼神灵活,嘴唇红润;
◎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声音饱满;
◎饮食特点:吃饭香;
◎大小便:大便质地如香蕉状,每天清晨一次。小便淡黄色,清明透亮,无异味;
◎其他特征:指甲无坑或白点,发质、皮肤润泽。
这类宝宝因食谱广泛,营养摄入比较均衡,很少生病。在复杂的环境当中,抵抗力比较强,即使感冒发烧,通过食疗或者轻清的中药也能很快恢复。
寒型体质
宝宝身体和手脚容易冰凉,面色苍白,不爱活动,不主动吃饭,吃得不香,吃生冷油腻容易腹泻,大便较正常宝宝稀软溏泄。这类宝宝身体机能、代谢活动比较慢,多见贫血、怕冷、精神萎靡、行动无力,而且经常性腹泻下痢。因为吸收不好,抵抗力比健康宝宝要低,喜欢吃温热的食物,尿量多但是色淡。
热型体质
体型壮实,常口干舌燥,嗜喝冷饮,颜面潮红,眼睛特别容易出现红血丝,身体易上火发炎,常便秘,尿量少而黄,不喜欢吃热的食物,喜欢吃温度比较凉的东西,比如凉水、冰镇饮料,爱发脾气、暴躁,贪吃,睡觉不踏实,撅着屁股睡觉或来回翻腾。内热的宝宝还特别容易外感,外感后高烧的比例比较大。这类孩子又分肺热、胃热、心火肝热等情况。
虚型体质
这类宝宝多见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弱,所以免疫力很差,容易引起体虚盗汗,手心脚心常湿,晚上睡觉常流冷汗,面黄肌瘦,皮肤触手松弛柔软,少气懒言,不爱活动,饭量小,大便溏软等。这类孩子又分为肺卫不足、脾胃不足和先天禀赋不足。
湿型体质
这类宝宝最典型的特征是食欲旺盛,特别喜欢吃肉、奶油等肥甘厚腻的食物;体型多见肥胖(因为体内水分、营养过剩但代谢不出去),动作迟缓;痰液分泌较盛,容易咳嗽多痰;常常腹鸣,大便溏烂,容易下痢腹泻;皮肤容易起病变,生荨麻疹、湿疹、脂漏性皮肤炎等皮肤病,成年后还特别容易血压高(有资料表明12岁就可能出现这种症状)。
风型体质
风,指机体对外来物做出迅速反应犹如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在体内占有很大比例。及时调整即可避免不利影响。
这类孩子面色较苍白或者黄白不均匀,通常有眼袋,而且比较重,或者鼻梁有青筋,食指外侧紫线过风关穴。很少有口渴感,不喜欢凉的环境和食物。风型宝宝的最大健康障碍来自肠胃和神经系统,例如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受惊,容易肠胃不适。所以平静的心态、安静的环境以及温和的饮食很重要。
燥型体质
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宝宝尚未成熟的肺部,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宝宝鼻喉黏膜娇嫩,鼻腔干燥,易出现喉部发痒、鼻燥、唇干、咽痛、鼻子出血,甚至出现干咳,累及上呼吸道,引发感染;同时皮肤干燥、汗液蒸发较快,较容易上火,大便干硬,应以润燥生津、清热解毒及助消化的食物为主。
过敏体质
像异体蛋白过敏、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习惯性便秘等等,都是过敏体质的一种表现。过敏体质虽然不能对宝宝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却会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因此,抗过敏成了儿童成长中很重要的课程。
就喂养来说母乳是最好的天然营养,母乳喂养是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只是,不同的宝宝体质不同,如果可以根据宝宝不同的情况在喂养方式上做出适当的变化效果是否会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米粒和大家一起从不同的维度来了解一不同宝宝不同的喂养方式:
一、胖宝宝
1、多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等。最新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发胖是因缺乏这些维生素造成的,因为它们在人体脂肪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不足就会影响机体能量的正常代谢而使之过剩,形成肥胖。
2、补足钙元素:多给孩子豆制品、海产品、动物骨等高钙食物。胖孩子由于体重超标,体液增多,对钙的需求量增大,若不补足,会较一般孩子更容易患上佝偻病。
3、足量饮水:这不仅是小儿本来就旺盛的代谢所需,也是维持正常体重的一个条件,因为体内过多的脂肪需在水的参与下,才能代解为热量而散失。
二、瘦宝宝
瘦弱的孩子常常有食欲差、食后腹泻、呕吐等现象,中医称为疳积,是因为脾胃功能虚弱所致。因此,膳食宜多安排补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莲子、茯苓等,并多用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饪方法,如汤、羹、糕等,少用煎、烤等以油为介质的烹调方式。注意食有节制,防止过饱伤及脾胃,使小儿始终保持旺盛的食欲。
三、反复感冒的宝宝
1、富含维生素和铜元素的食物: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小儿呼吸道黏膜抗病力下降,从而为细菌或病毒入侵开方便之门,胡萝卜、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铜元素可在侵入体内的病毒表面聚集,与维生素C“联手”消灭病毒,故被英国药物联合会的专家誉为预防感冒或流感的“最佳搭档”。因此,除了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药片外,杏、苹果、蘑菇、牛肝等含铜丰富的食物宜常吃。
2、鸡汤:根据法国与比利时的专家研究,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含有特殊成分,可增强咽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支气管的分泌,有利于清除侵入呼吸道的病毒,是抗御感冒的佳肴。
3、香菇:香菇的孢子上有槟榔状的小颗粒,这种小颗粒能刺激感冒病毒,使其形成一层厚壁,失去致病的能力。
四、噪声环境中的宝宝
1、生活在公路附近、市区、厂矿区等噪声充斥环境中的孩子,宜多吃蛋、奶、豆类及新鲜蔬菜。因为噪声会增加人体内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消耗。若不补足,会影响孩子体格与智力的发育。
2、为了保护孩子的听觉,还须多摄取一定量的镁元素。海藻、绿叶蔬菜及谷物类含镁较多,可供选择。
五、哮喘宝宝
澳大利亚医学专家报告,食用诸如大马哈鱼、金枪鱼和鲭鱼类多脂鲜鱼,可减少儿童罹患哮喘的几率。据专家的观察,每周食用一次鲜鱼,可使哮喘发作率减少75%。奥妙在于鲜鱼脂肪中含有一种特殊脂肪酸,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可通过防止呼吸道发炎而阻止哮喘发作。
六、服驱虫药的宝宝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服用打虫药后食欲下降、精神变差、睡眠不安。究其原由,乃是强调了忌口而忽视了必要的营养调配所致。正确之举是:服用打虫药期间,增加禽蛋、豆类、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既合孩子口味又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提升脾胃功能,上述不适感也会同时消失。
七、夜间磨牙的宝宝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体内缺钙的警报。需要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高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