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饿了吗,不哭不哭,乖……”医院内科综合病区里,6个月大的乐乐(化名)肉乎乎的,张凤医生将他抱在怀里,护士陈梅精准地将辅食喂进他嘴里,小家伙满足的时不时发出几声小奶音。他是一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小患儿,家人相继被感染隔离,医院治疗。“爸爸妈妈不在他身边,我们来当他的爸爸妈妈。”医护们全副武装,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身披“铠甲”,当起了他的超人“妈妈”。
半岁患儿独自住进隔离病房,医护当起了“临时妈妈”
医院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医院,内科综合病区是收治首批确诊患儿的隔离病房。1月31日上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乐乐(化名)住进了医院内科综合病区。6个月大的他还没有断奶,不会说话,只会用哭和笑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外婆口中了解到,乐乐的妈妈也是医务工作者,因救治他人不幸被感染隔离,作为密切接触者,乐乐和外公外婆三人也相继被确诊感染,爸爸还在国外。
内科综合病区并不是无陪病房,需要有一名相对固定、健康、无基础疾病的家人陪护。乐乐的外医院后,相继病情加重住院,乐乐突然变成无人照看,医院。
“患儿家庭存在实际困难,我们想办法克服困难临时照看孩子,帮助他的家人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内科综合病区主任方玉蓉主任医师,与两位护士长陈小茜、陈君商议。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护士长陈小茜联系到了乐乐的妈妈,了解了一些他的生活习惯,他爱吃哪种奶粉,需要每隔几小时喂一次奶。乐乐的特殊情况,给原本就十分忙碌的病房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每天24小时,病区专门排了个班,三班护士轮流照顾他,成为他的“临时妈妈”,给他洗澡、换纸尿裤、喂奶、哄睡。正处于断奶期的乐乐,不是很愿意用奶瓶,为了尽量让他多吃一点,“妈妈”们想尽办法,一边陪着他玩,一边喂奶,有时在身上画一些图画,吸引他的注意。一旦乐乐醒了哭闹,立即有温柔的“妈妈”把他抱到怀里哄着,等他睡着了才会轻轻放回病床上。每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他都是在护士的怀抱里度过。小家伙长得肉乎乎的,抱在手上已有些沉,护士们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一圈抱下来,浑身都是汗,手臂酸痛。
“是保护我们打‘怪兽’的超人”他们是抗疫前线的“白衣战士”
抗击疫情形势严峻任务紧迫,内科综合病区是医院首期开辟的隔离病房。“我们是一支临时组建的新团队,一半医生是90后,虽然他们很年轻,但都特别能干。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作为内科综合病区的负责人,方玉蓉主任这样评价手下的这支战斗团队。每一天,她都见证着一点一滴的感动。
工作了一天的医生和护士脱下隔离服,摘下口罩,脸上被勒出红红的印记,鼻梁被磨破了皮,耳朵被扯得通红;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医用物资,医护们穿上隔离服前,很少喝水,一日三餐也有所“精简”;密不透风防护服,医护人员们常常一穿就是6个小时,当他们走出隔离病房时,里面的衣服已经全被汗水打湿,甚至连说话都喘着粗气。
“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一次上‘战场’,肯定紧张心慌。”刚刚工作满两年的住院医师张凤想了想说:“当我们进入病房之后,其实我们更多想的是患者,我看到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护士说我不想去隔离病房。”病区一位14岁的小患者这样形容医护们,“他们有着同样的造型,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身包裹着只露出一双眼睛,虽然看不清他们是谁,但一定是保护我们打“怪兽”的超人。”-TheEnd-
FM92.7楚天交通广播
记者:蔡璐通讯员薛源
编辑:阿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