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几日,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长三角一体化辐射的城市群也开始加紧建设。
为啥要说起这么高大上的事呢?
因为这也跟咱海宁有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去年11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是打造创新包容、开放合作、领先全球的超级经济圈。
据中新网消息,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将G60科创走廊纳入其中。G60科创走廊将成为这项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嘉兴G60科创走廊建设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最近出炉!
《规划》范围涵盖嘉兴全域
重点规划范围为
沿G60高速区域的嘉兴段
东起嘉善,西至海宁
全长88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至年
远期展望至年
小编了解到
海宁这三个地方将抢抓国家战略的机遇
加快步伐,未来要大发展了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在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和长三角的几何中心,同一块金字招牌光彩闪耀。
坐标中国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雄踞一方。35年来,这里一直是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排头兵。
从这里出发,沿沪昆高速公路向西南行驶一个小时,潮城海宁的入口处,同样有一抹夺目的“漕河泾蓝”。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科技绿洲”。
成立于年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总规划面积14.71平方公里,从诞生之初就站在了国家层面的高起点上,既是上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真正意义上“走出去”孵化而成的第一个紧密合作项目,也是沪浙两地建成的首家跨省合作园区。
在上海、浙江、嘉兴、海宁四地党委政府的合力推动下,漕河泾海宁分区成立至今,已累计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利税.72亿元,引进来自上海的企业69家,成功助力海宁战略性重点产业——泛半导体产业引育;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首届国际科创园区(上海)博览会优秀科创园区奖”“首批嘉兴市接轨上海产业类重点合作平台”等荣誉。
作为长三角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探路先锋,漕河泾海宁分区的十年破冰之旅给人以深思。
“初心”和“沉淀”是漕河泾海宁分区第一个十年的关键词。为提升自身能级,海宁分区近年来先后导入了“科技绿洲”品牌,建立起浙江省首个花园式产业园区,高标准厂房比肩欧美;导入了“漕河泾科创”品牌,借助上海漕河泾作为首个“亚洲最佳孵化器”的强大资源,建立“漕河泾创营·海宁”众创空间,努力打通沪浙科创资源;导入了泛半导体产业园,依托上海漕河泾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与当地合力引进日本铁三角、欣奕华等17个国内外泛半导体优质项目。
如今,相隔公里的两个“漕河泾”,已形成产业转移和服务延伸的通路,建构起“有机团结”的差序格局:适合在上海本地发展的企业留在总部,对于希望在周边开辟空间的项目,海宁就成了“放水养鱼”的首选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海宁经济开发区“康湖芯城”,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战略拓展区的衔接工作也正渐入佳境。
海宁日报曾报道过之前的规划(具体以实施为准),经济开发区的北部位置,都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的范围,北至盐湖公路,南至长山河,西至杭平申航道,东至环城东路,规划用地面积为.38公顷。
△总体鸟瞰图
规划区的总体定位为:产城一体的海宁北部新城,其中产业区定位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技术产业基地。
核心区定位为:海宁北部城区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在这里将打造一个12公顷(就是12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康湖,围绕康湖形成新城的公共中心。
康湖核心区位于谷水路以南,文苑路两侧,以康湖的东西两个湖面为中心,沿岸会有新城级别的各项公建设施。
△康湖核心区鸟瞰图
△核心区夜景
比如,商务办公、星级宾馆和文化中心等,还有大型综合商业和商务办公,在湖的南侧有体育公园,东侧是高端的酒店式公寓,配套超级完善~
△核心区北部入口
△科技区
△科技研发组团
△文化中心
整个湖以步行的开发空间相串联,湖中心还有生态岛和音乐喷泉!
△核心区喷泉
除了以康湖为核心的公建设施区外,南部临近长山河区域会是低密度住宅。北侧谷水路至高新路之间区域是商办、商住和研发为主体的混合功能带,作为与北部工业区的过渡。
其余地块以高品质居住功能为主体。
△居住社区
△南北大道沿街透视图
△南北大道鸟瞰图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这个区块内的谷水路,会打造成一条横跨经济开发区的东西向的主干道,规划谷水路西起环西二路,东至盐湖公路,跨过长水塘生态湿地。
目前,“康湖芯城”已引进26个泛半导体的项目,总投资超亿元。以我国软磁行业龙头企业——海宁天通为纽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将上下游的关联泛半导体企业都引进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见雏形。
今年年初,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各项考核结果公布,在全部9个子公司中,海宁分区公司总成绩列第二位。培育发展两大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改造提升一大传统产业——时尚产业,同时通过产学研协作聚焦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的规划……沿着规划中“3.X”产业体系框定的路线,漕河泾海宁分区正不断放大产业集聚的乘数效应。
海宁杭海新区还记得报姐前几天推送的消息吗
(点划线标题回看↓↓)
刚公布!“海宁杭海新区”纳入浙江大都市区建设!你家在吗最新消息是
今年以来,许村镇全面梳理了
许村与余杭之间
许村与下沙之间
许村与长安之间
许村内部
的路网情况
制定完善道路交通规划
按时序排出了一批需要实施的交通项目
加密与余杭道路的衔接在《海宁杭海新城(长安许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对交通体系也有一定的规划。
规划以交通为导向,谋划杭州东部交通“一张网”,引导城市发展。
今年,许村镇将以省、市级重大项目推进为契机,加密与余杭道路的衔接。其中,在全市重点工程G60高速抬升项目的实施中,许村将进一步打通区块阻隔,提高区块的承载力。
△高速公路系统构思
省重点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项目的实施则与两地相融相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京杭运河二通道主要作用在于疏解京杭运河的货运功能,其部分河段将流经许村与余杭的交界处,计划在京杭运河二通道上建造11座桥梁,其中10座是道路桥梁、1座是人行桥梁,以此打通更多与余杭对接的要道。
研究打通人民大道-长安路在《海宁杭海新城(长安许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打造人民路-长安路城市核心功能轴。
将许村镇人民路和长安镇(高新区)长安路作为主轴,串联龙渡湖公共服务功能、高铁枢纽综合功能和花卉小镇生态功能,并逐步实现功能延展与生长,拓展出品质居住、总部商务和教育文创等多类型复合功能。
△人民路-长安路城市核心功能轴
根据这个总体空间结构,这条人民路-长安路城市核心功能轴,以后将会串起整个城市核心地区哦。
目前,打通许村镇人民大道与长安镇长安路这一计划已经摆上议事日程。
从地图上看,人民大道西头就是余杭,而长安路则是长安镇的一条重要干道。两条道路打通之后,将成为杭海新区的一条交通大“动脉”。目前,许村段正在进行交通道路节点设计和方案可行性研究,该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新增新城大道、锦绣路、新塘洲线在《海宁杭海新城(长安许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框架性主干路系统这样构思:
△框架性主干路系统构思
图片上的数字相应对应如下:(1)人民大道东延接长安路
(2)科天路向南连长安高新区启潮路和下沙文海路
(3)新城大道南延至下沙海达路,远期衔接文渊路,考虑沿文渊路建过江通道
(4)锦绣路南延至下沙文泽路
(5)聆涛路北延
(6)硖许公路地面道路向西连接北沙东路
(7)临平世纪大道东延至塘洲公路
今年起,许村镇启动实施村镇交通道路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许村镇全域道路通达水平,新增规划南北向的新城大道、锦绣路、新塘洲线等,启动国道和人民大道路面破损修复和改造,启动新区新月路和新城大道北延道路拓宽工程,以及实施5个农村道路白改黑项目。
其中,今年将重点启动的新塘洲线,就是为了缓解天顺路交通压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道路交通环境。
新塘洲线全长10公里,位于海宁高铁西站西侧,北至国道南至许村南部边界,规划双向六车道。
“它既是许村镇将来南北向的重要主干道,也是以海宁高铁西站为核心区发展杭海新区的重要连接道路。”许村镇交通规划相关负责人介绍,远期新塘洲线还将与下沙对接,实现与钱塘新区的互联互通。
进入“龙渡湖时代”一座融杭新城正以看得见的速度在海宁与杭州的交界处拔地而起。许村将围绕龙渡湖做好“品质建设”的文章。
龙渡湖位于临杭新区核心位置,北临人民大道、西与俞家浜相连,总用地面积约94.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38公顷。
一条人民大道将龙渡湖区块和余杭主城区临平紧紧相连。目前,龙渡湖区域内,高档小区、龙渡湖公园、海宁五中、万朵城、艺创中心等一批商业和配套,已从蓝图变成现实,呈现眼前。
△柳岸春风小区
△艺创中心
龙渡湖是许村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超级多人去,很多年轻人都称它为“许村鹃湖”,想不到吧!
按照“不是工地就是绿地”的要求,加快推进龙渡湖绿道系统的续建,加快龙渡湖现代滨水街区建设,着力引进高端酒店等项目,打造高端商务休闲活动区,加速许村从“上塘河时代”走向“龙渡湖时代”。
△滨水商业街和滨水公园
今年还将启动实施龙渡湖景观绿化三期工程、龙渡湖现代滨水商业街区环境景观一期工程、黄安桥港西延工程、市民公园等项目。
△市民公园
未来5年内,许村规划在这片黄金区域再引入一批高端服务产业、信息化产业,打造出一个以产业特色为主导的融杭宜居新城。叫响“不是杭州,就在杭州”品牌。
长安镇(高新区)最新规划长安镇(高新区)加快深度融杭步伐
全力打造钱塘江畔现代化科创新城
未来的发展规划
▼与杭州临平、下沙共同成为城东智造大走廊与G60创新走廊对接的关键节点,拉开深度融杭、拥江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一核两翼、一城二组团”空间格局。长安将依托西站客运服务枢纽及周边优质环境,打造城市公共服务核心区及长安发展翼,建设一体化新城格局。
各个区域今后发展定位。
轨道交通规划:建立联系下沙和杭海新城的轨道线路,从安澜路接入杭州轨道1号线,并联通萧山国际机场。
鹃湖国际科技城区位条件科技城位于海宁市区东部城市组团,距市中心3公里,北接省级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南望万亩产业平台——尖山新区,紧邻嘉绍高速公路出口,杭海城际铁路在区域内规划有2个站点,区位条件优越。
△整体效果图
规划定位科技城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核心区7.18平方公里。
科技城以“一城五区”为总定位,围绕“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愿景,力争打造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平台集聚区、科技创业孵化区、人才引进培育区、产城融合宜居新区为一体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产业定位和城市功能分区依托浙江大学和浙大国际校区的优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科技城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新材料三大产业。
新材料方面,重点聚焦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晶硅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重点聚焦智能制造、AI技术研发及应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技术、通讯技术应用等领域;大健康方面,重点聚焦生命医学、精准医疗、再生医学、高端医疗服务等领域。
基于产业定位,鹃湖国际科技城形成“一城两组团三片区”总体功能布局。
●围绕浙大国际校区,延伸科技产业链条,形成国际科技产业组团。
●依托浙大-爱丁堡联合学院办学契机,集聚国际医学研究及医疗服务机构,形成国际健康产业组团。
●依托环鹃湖区域,打造以创新创业、文化创意、生态休闲为核心的文创休闲片区。
●利用南部区块城市绿肺等条件,打造面向国际人才的南部国际居住社区。
●利用西部毗邻海宁市城区的配套优势以及东部毗邻鹃湖的生态优势,打造鹃湖西部生态居住片区。
核心区内鹃湖公园总占地面积约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0公顷,环湖景观绿化91公顷,拥有多种花木,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湖上常见黑水鸡、白鹭、苍鹭、天鹅、喜鹊等十多种鸟类,生态环境优美。
最新建设历经两年时间,鹃湖国际科技城在嘉兴市科技局编制规划中被列为G60科创大走廊的重点创新平台之一。
投资项目有序推进。曹家河东侧道路等4个项目建设完成,科研示范基地项目等8个项目在建。
鹃湖国际科技城科研示范基地位于浙大国际校区北侧,总用地面积约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7亿元,已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省服务业重大项目、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建成后拟引进科研院所、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服务类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
在鹃湖西侧商住地块配建人才公寓套,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新建鹃湖区块幼儿园于年10月开工,正在加快建设。
△效果图
项目4个组团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中区南、西区组团将于年底完成交工,东区、中区北组团将于年6月全面交付使用。
海宁深入推进融杭接沪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如今杭海新区建设大幕拉开
打破区域范围限制
另2个科技发展新引擎也取得喜人成果
小伙伴们,或许你的身价要暴涨了
来源:海宁日报
部分内容:嘉兴日报;部分图片:王超英、许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