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防治
定义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样组织钙化不良的一种慢性缺乏性疾病,重者可致骨骼畸形。多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之一。
病因
1
日光照射不足
2
食物中摄入不足
3
生长发育速度快
4
疾病影响或药物影响
临床表现
1.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多汗、夜惊,枕秃等
2.激期(活动期):
01
骨骼改变
颅骨软化
鸡胸
漏斗胸
串珠肋
O形腿、X形腿
脊柱畸形
02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坐、立、行等发育落后、腹部、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如蛙腹。
03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言语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力低下.
3.恢复期
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生化检查血钙、血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4-8周降至正常。2-3周后X线显示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并致密增厚,骨密度增加,骨垢软骨盘小于2mm,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两岁以后的小儿。无临床症状,生化检查正常,主要是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疗方法
1.维生素D的应用
2.钙剂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
4.矫形疗法(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使用V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
a.鸡胸宜采用俯卧位及俯撑或引体向上的活动,加强胸部扩展。
b.O或X型腿时可按摩相应肌群,如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可增强肌张力。
c.游泳是最好的矫形方法。
d.重度后遗症或影响生理及体型者,于青年期考虑外科矫形手术。
知识小链接
预防
1.围生期:孕母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食物中应含丰富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IU/d)
2.婴幼儿期:日光浴及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