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北京晨报有篇报道如下:
昨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启动全盘营养主题项目,中疾控营养与健康所专家称,隐性饥饿将增加癌症风险,我国隐性饥饿人口达3亿。
该项目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局、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记协联合发起。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不全面的营养素摄入导致的隐性饥饿会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为此全社会都应注意全面营养的摄入,保持食物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习惯,每天摄入12种、每周25种食物以上。
据悉,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到3个亿。
另外,丁钢强表示,肥胖也属营养不良,减肥更需均衡膳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称,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注意不同种类营养素的补充,比如说1到6岁儿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D的食物;4到10岁儿童处于免疫系统快速成长期,应该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钙、镁、铁、锌等营养素的食物;11到18岁的孩子处在身高体重突增期,在保证鱼、肉、蛋、奶、豆类食物的摄入外,还要确保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并多运动。同时,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也非常严重。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体育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记者徐晶晶)
隐性饥饿(HiddenHunger)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一般认为是一种因为无法保证正常营养成分吸收而导致的饥饿症状,重点在元素不平衡而不是饱腹方面的容积。
年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到3个亿[1]。
主要危害编辑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缺碘、缺锌,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缺乏维生素A,眼睛容易疲倦、干涩;维生素B1摄入不足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及癌症。
症状编辑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有以下几种:缺铁、缺碘、缺锌、缺维生
素A、D。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缺碘可使孩子低平均智商低10~15;缺锌可导致偏食、复发性口腔炎、性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缺乏维生素A、D可导致佝偻病,单纯缺维生素A可致反复感冒、腹泻和干眼病。
主要人群编辑
1、儿童和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他们对营养素的摄取较常人高;
2、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者,这些人往往难以从膳食中摄取足量的微量元素;
3、腹泻患者因排泄而丢失应有的维生素;
4、慢性胃肠炎因消化吸收障碍难以获取微量维生素。
现状编辑
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处于“隐形饥饿”状态下的人数已高达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所重视,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