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句话很流行:“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说的是请朋友大吃大喝,不如请朋友打场球或蒸个桑拿,出一身大汗,排毒养颜保健!殊不知,“汗为心之液,出汗要适当”,大汗会伤身心的,尤其秋季出大汗伤人更深。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内的津液在阳气的蒸腾气化下,从汗孔排出的液体,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组成体液,体液生成又来源于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所以血液精液二者在血管内外相互渗透和互相补充,“津血同源”嘛。“汗为心之液”,高度概括了“汗”对人体的重要程度。阳气的运行和控摄是汗液排泄的动力和调节枢纽,其次,生理上汗液与心脏功能密切,因此病理上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容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盗汗常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至出现肢冷亡阳的重症。
按中医五行学说,秋季燥气当令,燥邪之性干涩,最容易伤及阴津。自然界深秋落叶是树木为了减少蒸腾,保留收藏水分阳气,抵御秋冬干燥寒冷气候的生长之道。人体也要顺应秋季的“养收”,将"汗为心之液"的理论贯彻到深秋锻炼和养生中,日常生活,动不过力,食不过燥,减少汗液的流失,使体内的阳气逐渐由外向里收敛,以养护阴津。深秋运动不宜选择运动量很大、出汗较多的项目,相对平缓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到微汗即可收到锻炼效果,又不损耗阳气。深秋季节蒸桑拿也不要太频繁,以免汗液流失过多,有伤身心。饮食宜多食乌骨鸡、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百合、鸭蛋、菠菜、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葱、姜、辣椒、胡椒等辛辣发散的食物,以免阳气发散太过,促使汗液排泄。如果卫气充足,腠理开合适度,少出点汗,可以滋养皮肤毛发。若腠理开而不合,则见自汗多汗;若腠理合而不开,则见无汗恶寒等症。
汗液的形成与排泄是气血运行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血运行与心肺有关,故汗液亦应与心肺两脏的功能有关。“汗为心之液”的理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血与汗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也就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如大失血后或身体津亏血少的人,其汗源(体液)不充足,不宜再让病人发汗了;而对于汗出过多的人,因血中津液缺亏,则不能再用温燥耗血之品了,这叫“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圣医张仲景根据该道理在《伤寒论》中提出了“亡血家不可发汗”,“衄(nv)家不可发汗”的告诫。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导汗原理有指导意义。其二,由于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相关,病理上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容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体液减少了就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反之,心的气血失常,亦可导致各种汗症,如心气不足,皮表卫气不足而固不住汗出,常自汗或汗多淋漓;若心阴亏虚,阴不内守,睡梦中盗汗,睡醒后汗就不出了。
应当指出,汗为阳气与阴液相互作用所致,因而临床所见汗症不仅仅只有心脏病变,其它脏器阴气亏虚亦可见到汗症。如肺功能不好、卫外不固,常见自汗、易于感冒;肺阴不足,阴不内守,则见盗汗、颧(quan)红潮热;肝肾阴虚,亦可见潮热盗汗。另外盗汗又有虚实之分,气虚、阳虚,表卫不固,可见自汗;阳热亢盛,迫津外泄,亦可见发热、烦躁、汗出不止。
腠理失灵最常见的病证是汗症。中医里说,“夺血者无汗”,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失血过多,则此人不会再出汗了。“夺汗者无血”,意思是人要是出汗过多,则会出现血枯之象。以下具体分析相关症。
1、盗汗
盗汗指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出汗。夜深人静,熟睡中的人不自主地出汗,像癌症病人化疗后出汗那样,衣服被子都能湿透,完全不是人运动后出汗和天气热了出汗的感觉,好像皮肤开关失灵,体液中的水自然向外流淌。盗汗一定是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造成的。就说癌症病人吧,化疗要把极毒的化学药品通过输液进入体内,大量的冷液体使身体寒凉伤阳气,药物的毒性抑制了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尤其抑制了骨髓造血,白细胞急剧下降,修复功能被遏制(免疫系统),在这种状态下,中医所说的卫气,就是维护皮肤与环境热交换开关的内气失灵,伤了阳气包括元气营气(营养之气)和卫气了。所以癌症病人没有不盗汗和不贫血的。我们把癌症病人的盗汗症状移接到普通人身上,用同样的道理解释汗症的症状,问题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出现盗汗现象,不是阴阳大虚,就是阴虚火旺,或是气虚阳虚,气虚阳虚与过度喝冷饮有关。一般情况下阴虚火旺者多。对于此种盗汗疾病,应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六黄汤之类的中药医治。
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yuan)创制的一个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该方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组成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共7味药。在临床中,加减运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和甲亢也取得了较好效果。组方为:当归(6克)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6克)黄芪(12克)。
功能为: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水煎饭前服用即可。因为养阴泻火力量大,适用于中气未伤的阴虚火旺者,若脾胃虚弱,拉肚子等不宜使用。方中当归养血增加体液,补血又可抑制心火;生地、熟地入肝肾滋养肾阴。这三味药合用,补血,是君药。臣药黄连清泻心火,黄芩、黄柏泻火除烦燥。君臣相合,热清无内火干扰,血多了自然汗不外泄。由于汗出过多会导致卫气虚亏不能调节腠理,故双倍量用黄芪为佐,黄芪益气既固表,又定血,可与当归、熟地一起益气养血。配伍特点:一是养血育阴与泻火撤热并进,标本兼顾;二是益气固表与育血泻火相配,补血泻火为本,对发热盗汗疗效较好。如果是阳虚盗汗的人,比较倦怠无神,爱喝热水,体内寒凉,把阳气挡在体外进不去,阳浮于外造成出汗。这就比较简单,采用扶阳法治疗即可(走走扶阳罐,艾灸,生物波汗疗等),通过扶助阳气,使得阳气能够内敛,解决盗汗问题。
既然是这样一个道理,生活饮食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补血调理体液为主,除了清肝火(植物黄金素),改善脂质代谢(红花降脂软胶囊或双亚油),西胡洋苹果蔬汁外,多喝点养血养脾胃的粥比较好,比如十谷健康粥(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红薏仁等分量混合,同时煮熟而成)。现在家家都有那种焖烧锅,晚上将十谷米放进去,翌(yi)日早晨上班前即可食用,可多煮一点,供三四天食用。或者做成干饭,用前加水煮成稀饭。最好加点桂圆肉或葡萄干。
2、自汗
除了盗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汗症是自汗。自汗指没有做任何活动,但是身体总不停地出汗。与肺功能有关,大将军作战能力下降,指挥失灵(腠理开合失灵),皮表固摄不住汗液导致自汗。这种情况,调调体液,调调体温就能好转。要注意的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自汗既然与肺功能有关,一定涉及到肠道功能,什么意思呢?是说肺和大肠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一样,男为肺主外,女为大肠主内,男人在外面干活敛钱,女人在家主持家务。肺吸收新鲜空气送回家,大肠得气后,才能正常运转,清除糟粕,把家打理干净。肠还与胃有关,胃火太盛也会造成出汗,这是由于胃气胃火过盛后,大肠功能过度,使人二便不通,导致大汗淋漓。二便不通会胃气上飘,常伴有口臭、喘气粗等症状。有句说法“便秘治肺”就是这个道理。肺不好导致大肠失调,引起便秘,由于肺属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翅膀),“便秘要治肺”比如有个胶囊是湖北海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叫生安胶囊,改善睡眠的,主要成分却是改善肠道的,用了柏子仁、酸枣仁、茯苓、侧柏叶、火麻仁等天然原料,其中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侧柏叶可以治痔疮和肠胀气;火麻仁: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烦燥难眠等症。调理汗症重在营养补充,肝脏排毒功能加强了,酸碱食物比例合适了,自身修复功能好转了,症状自会消失。自汗严重的,尤其便秘患者,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中成药也很有必要,或者请中医调理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3、小孩出汗
小孩刚睡着时出汗不必过分紧张,因为小孩表虚,往往刚入睡时出现头上甚至全身出汗,入夜以后,体内阳气生发,汗慢慢就会消退,只要后半夜孩子不出汗,就不算病,是生理发育的一个正常过程。小儿活泼好动,新陈代谢旺盛,即便上床也不得安宁,入睡出汗,这是孩子发育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的一种表现。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孩子多盖被子,其实不要让孩子的肚子着凉是最重要的。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又处于生长发育期,只有通过出汗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体温。盗汗一般是指小儿在夜间睡眠时出汗,晨起时可好转,由于发生在晚上,好像汗是被小偷偷出来似的,所以称为盗汗。孩子盗汗一般与缺钙有关,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要多晒晒太阳,防范佝偻病。小孩盗汗也是因表虚不固、气阴虚热等原因所引起的,轻的每晚衣被皆湿,重的由此而消瘦、便秘、饮食减少、经常感冒。如今孩子的食物充足,营养丰富,不少孩子可能还营养过剩呢。大人切记不可一味补虚,越补汗出越多,需要清热。尤其孩子脾胃积热,饮食旺盛、精神好、大便干结,口气重,尽管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个不停,可以用点中药清热通便,使热排出。中药知母、生石膏、川黄连、竹叶、黄芩、莱菔子等均可选用。小儿盗汗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期盗汗,体内体液(津液)耗损过多,出现阴虚现象,这种孩子手心脚心热、口干、饮水不解渴,粪便干呈粒状。可用生地、麦冬、知母、元参、地骨皮、桑叶等药调理。有的孩子盗汗不属于热,表现为出汗多,极易感冒咳嗽,较其它儿童怕冷,体力较差,稍微运动就出汗,这是需要调和营气和卫气,试用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红枣、黄芪、白术、防风效果不错。其实最重要的是饮食调理,控制孩子的荤食、甜食,哄着多吃些蔬菜水果。有资料显示,盗汗孩子几乎全部偏食,专吃鱼肉之类荤腥酸性食物,爱吃巧克力,不喜欢吃蔬菜,酸性食物易生内热。如果孩子后半夜出汗多,还伴有哭闹、夜惊、枕秃等不适,考虑是否生病了,要检测一下微量元素是否缺钙,以便对症处理。孩子盗汗也要考虑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否太高,衣服穿的是否太多等。排除宝宝是否生病原因后,尽快调整室内温度或孩子的衣服,其他就不必太担心了。
4、女性盗汗
大约45岁以上的女性常常出现浑身阵阵潮热或盗汗的现象,这是对女性更年期出汗的描述,是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常见并且最典型的症状。潮热和盗汗时感到自胸部向脖子及面部扩散的阵阵热浪,使人心慌意乱,接着就盗汗,出汗后又有畏寒感。有时只有热感而无盗汗,称为潮热,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的,盗汗时还伴有心悸和眩晕等。80%的女性此症状可持续1年以上,有些还能维持到绝经后5年左右。症状发生一般在绝经前及绝经早期较严重,随着更年时间后延,渐渐减退,最后自然消失。有些人偶然发作,时间短促,有些人则每天数次,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严重者可频繁发作,甚至数分钟一次,每天发作30~50多次,持续时间可达10~15分钟,发作多在下午、黄昏或夜间。活动后和进食后或穿衣盖被过多时,由于热量增加更容易发作,使人感到很痛苦。我们女性要充分认识到这是身体性腺功能衰退,内分泌紊乱的表现,不是严重疾病,只要心里没有太多的压力,又能得到亲人的理解,更年期完全能够安全度过去的。但是,严重的更年期症状是不正常的,属于病症,要加以调理,而且只靠心理疏导恐怕是不够的,因为更年期病症能够改变女性的性格脾气,一种向外一种向内。向外者爱莫名其妙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发泄完了心里就舒坦,显得修养、涵养、理智都变差了,若得不到理解又会自我伤心。向内者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总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好像全世界都在委屈自己,严重者就想送走生命。严重的女性更年期除了情志方面的问题,汗症也难以让人接受。其中盗汗属于阴虚内热,虚阳上亢,津液不固所致。可以选用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药物为主要成分组成的营养进行调理,如含有灵芝、银耳、山药、熟地、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山茱zhu萸等的阿胶首乌汁、龟苓膏、金龟片、玉竹晶等,能够帮助度过更年期。此外,施用穴位按摩方法对更年期的潮热出汗也有较好的效果,不妨找中医调理一下。
女性更年期汗症算不上什么大病,也是自然规律,除了情志和心理疏导外,更多还要饮食调理;
1、增加蛋白质类食品,保持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均衡,需要乳品、蛋、瘦肉、鱼类等动物蛋白,还要适量补充豆类食品。蛋白质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不适。
2、适量摄取碳水化合物:米、面、杂粮、植物的根茎如山药、土豆、红薯等。碳水化合物是提供热量的,不能过量,过剩则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要预防更年期发胖。
3、补充果蔬类:水果、蔬菜,果蔬含有充足的酵素酶帮助消化,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25%的更年期妇女患有骨质疏松、骨蛋白和骨钙缺失,注意补钙和补充胶原蛋白。
4、补充欧米伽3/6脂肪酸,稳定情绪,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应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盐和酒这四种物质的过多摄入,少吃过咸的食物,少喝咖啡。
现代女性与男性一样,承担了同样繁重的社会工作,每日疲倦之余,别忘了自己是女性,女性有特殊的生理期包括更年期,千万别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首当其冲的是放松身心,当潮热出现时稳定情绪,深呼吸、缓缓放松、冥想沉思、想象是一种痛的享受、是黎明的前夕等等,自我调节吧,是女人都逃脱不了这一关,只是症状轻重而已。
回归到生活,无论哪种汗症,调节体液都是必须的,调节体液包括改善血液质量,从保护血管弹性和调整血脂开始,欧米伽3/6脂肪酸不能缺少;调节体液是指体液有酸化的趋向,长期饮食中酸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大了,碱性离子少了,要增加水果蔬菜的比例,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调节体液要保护肝脏,增加保肝元素,用植物有效成分比如植物黄金素或中药,帮助肝脏排毒,清理垃圾,去除自由基,消除炎症,提供脏腑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只有这样身体的修复系统即免疫系统才能彻底得到康复,当自愈功能正常了,我们的身体就会慢慢回归正常。不要觉得是什么灵丹妙药能治好汗症或其它疾病,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治好了疾病,我们只不过为身体提供了必备的原料罢了。
现在,参与汗疗(出汗)养生的人越来越多,这不是让人体发汗吗?是的,但不是生理病理上的出汗。汗症出汗消耗的是我们身体保证生理活动正常体液中的水,因为人的五脏六腑正常运动都在血液的循环和体液的涌动中进行,体液中水的比例是恒定的,体液占全身重量70%-80%。如果盗汗减少了体液中的水,打破比例改变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势必加大心脏负担,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如果汗疗不注意补水,让身体过多脱水,同样会伤害身心的,不能让身体脱水,不能改变体液中水的比例。
案例分享:
白领年轻女性,30多岁,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易疲劳。服用红花降脂软胶囊和植物黄金素,改换了餐桌食用油为双亚食用油。调理后体力充沛,恢复疲劳速度快,较少感冒。
札郎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