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不重视惹大患

??????提示:点击上方粑粑麻麻母婴育儿↑免费订阅本刊

导读: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从3个月的时候开始显现,但这时候多表现于精神上,婴儿多表现为睡眠不安易惊醒、烦躁爱哭闹、容易出汗,并且出汗后由于头皮痒在枕头上摩擦,从而出现枕秃。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骨骼的变化。

科普:

小儿佝偻病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软骨病”,主要是由于宝宝维生素D的摄取不足,从而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全身骨组织钙化不完全的一种疾病。

由于目前我国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很多家庭从小就注重对于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也很多家庭对于佝偻病的不了解和忽视常常错过了最佳纠正和治疗时间,给宝宝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除了对骨骼的影响之外,还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对儿童的健康危害较大。

佝偻病的初期症状要重视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从3个月的时候开始显现,但这时候多表现于精神上,婴儿多表现为睡眠不安易惊醒、烦躁爱哭闹、容易出汗,并且出汗后由于头皮痒在枕头上摩擦,从而出现枕秃。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骨骼的变化。

3-6个月处于婴儿佝偻病的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头部颅骨软化,出现类似乒乓球样的弹性触感。接着会出现出牙晚的现象,同时,胸廓下面的肋骨与肋软骨的交界处有似珠子样的突起的症状,发展到后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鸡胸以及O型腿、X型腿等,影响宝宝的一生。

小儿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维生素D的缺乏,还有极少部分是因为肝肾脏疾病和吸收系统异常引起。而维生素D的缺乏又与饮食与晒太阳有关,因此,预防佝偻病主要从补充维生素D与多晒太阳开始。

补充维生素D

1、孕期营养和维生素D的补充

补充维生素D要从孕妇怀孕开始,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要注意提升营养,可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瘦肉等,并保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的保健品。

2、坚持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如果有可能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儿科医生伍润秋与王隆倖医生对该院足月顺产的98名4-12个月婴儿的调查对比。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尽管两组总患病率无差异(P0.05),但在4-6月龄母乳喂养组较同龄的人工为养足患病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了母乳喂养对于佝偻病预防有一定的优越性。

这主要是因为,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婴儿对于钙的吸收;由于孕妇在孕期就注重营养搭配和维生素D的摄入,从而使母乳中含的维生素D也多余奶粉,而母乳中含有的水溶性维生素D硫酸盐,初乳中其浓度可达1.78μg%,第6-8天后维持在1.0μg%,这种结合物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而牛乳不具有这个特点。

3、牛乳喂养注意补充维生素D

通过上述的实验对比也可以看到,母乳为养足断乳后(7-9月,10-12月)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佝偻病患病率无差异(P0.05)。这说明,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牛乳喂养,都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多晒太阳

维生素D还有一个名字叫“阳光维生素”,因为阳光的紫外线B波段照射皮肤后合成的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家族中最活跃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因此可以经常抱宝宝晒晒太阳,晒屁股、脚丫子和后脑勺等部位,可以让阳光充分接触皮肤,而晒太阳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建议在上午10点之前与下午3点之后晒,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有害光线较少,对身体的刺激也较小。

目前很多妈妈对于宝宝晒太阳有着很大的误区,希望宝宝白白净净的,有的则由于空气污染、高楼遮挡、居住在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阳光强度弱等原因,均制约了由阳光照射皮肤产生足量的维生素D而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要求准妈妈们尽量创造条件让宝宝每天在温和的阳光下活动1-2小时。

  [1]饶兴妹.《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干预》.《工企医刊》年05期.

  [2]伍润秋.王隆倖.《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贫血及佝偻病发病率的影响》.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第5卷第5期.

  [3]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年6月第4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侯淑云.《应用不同剂型维生素D预防幼儿佝偻病的效果观察》临床儿科杂志,.6(2).

(图文转自健客网健康问诊)

推荐阅读:

(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s/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