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呼噜不是成人才有的,小孩睡觉时也会打呼噜,好多家长往往不当回事,以为是小孩睡得太熟引起的,但是如果孩子睡觉老打呼噜,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得鼾症了。
有没有办法能让宝宝每天晚上安安稳稳一觉睡到大天亮呢?
小编综合了“金童佳优势成长咨询群”里关于宝宝睡眠的12个问题,特地邀请国内知名发育行为学专家--赵聪明教授,分为三期为各位家长解答!
推荐阅读:宝宝的睡眠很重要,但妈妈们也不能只靠仙气吊着啊丨宝宝睡眠常见问题(一)(←点击阅读)
愿您的宝宝,更优势的成长!比心!
宝宝打呼噜家长们不能大意
鼾症即俗称的打呼噜,小儿也会得这个病,而且数量上还不在少数。
小儿鼾症的危害非常大,而且危害的层次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一旦发现儿童睡觉有打呼噜的现象时,家长要医院就诊,查明原因,以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导致儿童睡觉打呼噜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孩子肥胖、喉气管发育异常、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咽喉部肿瘤等,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引起很多其他的并发症,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造成儿童睡觉打呼噜的最主要原因,患者通常伴有鼻塞、睡觉时打鼾憋气、辗转反侧、张口呼吸、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它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影响尤为明显。
1.打呼噜严重的孩子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偏低,这类孩子普遍会出现身材矮小,有数据显示正常孩子一年能长5~7厘米,但打鼾孩子一年可能就只长一两厘米,甚至不长个。
2.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缺氧非常敏感,打鼾引起大脑缺氧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脾气暴躁,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3.由于孩子鼻塞长期张口呼吸,在气流的冲击下,硬腭高拱,会使面部发育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
看一下这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腺样体面容”图:
左图是这个孩子之前的照片,右图是没有治疗、长大后的照片
4.肥大的腺样体也容易阻塞后鼻孔,长期鼻塞,容易进一步引起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还会压迫咽鼓管咽口,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宝宝会睡不好
宝宝的睡眠质量与睡眠卫生习惯也密切相关:
入睡依赖:于小婴儿期在入睡过程中抱着、晃着,或者含着奶才能入睡。这些习惯将直接导致婴幼儿频繁夜醒。
入睡前不恰当运动:睡前过度兴奋的游戏和运动都会增加大脑皮层的觉醒度,从而导致孩子入睡困难。另外如果孩子过于开心或伤心,情绪波动过大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作息不规律:对于儿童来说,每天上床睡觉的时间波动应不超过一个小时,包括节假日。
不恰当睡眠环境:卧室电视或电子媒介的存在会显著影响儿童睡眠。
兴奋性物质的摄入:咖啡或含咖啡因及茶碱的食物或饮料都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夜醒。
此外,生病的孩子通常夜间睡眠不好,与睡眠障碍有关的疾病有89种之多。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和神经痛等都会使宝宝夜间睡眠不好,瘙痒、肠胃系统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会使宝宝从夜间睡眠中惊醒。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可能是发热;患佝偻病的宝宝也常会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容易烦躁不安;而睡觉时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情绪紧张引起的。
当然,某些生理状况如饥饿、过冷、过热、大小便等也易使睡眠不安或哭闹,但如果要求被满足、不适解除后立刻停止哭闹就属生理性哭闹。
而某些疾病表现恰好相反,如脑膜炎、中毒等则会出现嗜睡,即睡眠时间突然延长,整天昏昏欲睡。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异常的睡眠状况,应医院就诊。
摇睡、奶睡是否需要纠正?
很多宝宝每天睡觉必须要家长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摇晃,直到宝宝入睡为止。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在摇晃中沉入梦乡,但是它潜在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
形成这种没有摇晃就不睡的睡眠习惯,是典型的睡眠联结问题,即将入睡和抱、摇晃联结在一起,也就是不摇不会睡,不晃不能睡的情况,并且夜间醒来也要反复摇晃,从而导致反复夜醒。家长可以运用“适当哭法”,打破睡眠不当联结,培养孩子独立入睡能力。
多数宝宝6个月后就不需要夜间喂食了,可以整夜连续睡觉。
大年龄宝贝的夜奶是一种心理的安慰,并不是因为饥饿。很可能是宝宝养成了睡眠联结问题,即将入睡和特定条件联结(主要是指喂奶)在一起,而因为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而无法独立入睡。
对于睡眠联结问题,解决起来很简单——就是需要家长在孩子清醒的时候进行拥抱,喂奶,互动等行为活动。
宝宝睡觉不安稳怎么办?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做梦睡眠),前者包括浅睡眠(1期和2期)和深睡眠(3期)。在浅睡眠和做梦睡眠阶段,以及睡眠转换阶段宝宝可能出现睡眠不安,运动。
年龄越小浅睡时间相对越长,约占睡眠时间的1/2。深睡时很少运动,呼吸规则。浅睡时常常有吸吮动作、肌肉颤动、面部有时出现微笑、有时似做鬼脸,有时噘嘴,身体像伸懒腰,有时突然发生肌肉运动,偶然发声,呼吸不规则。
有的妈妈对宝宝观察得非常仔细,误认浅睡眠时的表现为睡眠不安稳,过多地护理婴儿,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睡眠。
因此,要提醒妈妈,认识宝宝浅睡的表现。在浅睡时,除吃奶外,不要认为宝宝有什么不适,尽量不要因过多关照和护理而打扰到宝宝的美梦。因为浅睡对大脑的发育很重要。如果宝宝在浅睡时,请不打扰他,让深睡和浅睡两种状态交替进行,逐渐延长夜间睡眠的时间,有利于大脑发育。
此外,在深睡眠中,宝宝会有部分觉醒的情况(仍然处在睡眠过程,大脑的一部分却清醒了),出现夜惊的情况。虽然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对宝宝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宝宝也不会对其有任何记忆。家长千万不要把他们摇醒或安抚,只需等待整个过程过去。宝宝在3岁之后的想象力和认知力得到发展,或者睡前过于兴奋,则会出现做恶梦的情况。如果孩子夜半恶梦惊醒,家长切忌和孩子讨论恶梦的内容,只需安抚他再次入睡即可。
金童佳睡眠门诊开诊啦!
年1月18日起,医院--神经发育行为保健科于每周四开展儿童睡眠门诊,由国内知名儿童发育行为专家--赵聪敏教授坐诊。白癜风治疗过程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