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肝油是什么?
鱼肝油是从鲛类动物等无毒海鱼肝脏中提炼出的一种脂肪油,在0℃左右脱去部分固体脂肪后,用精炼食用植物油、浓度较高的鱼肝油或维生素A与维生素D3调节浓度,再加适量的稳定剂制成。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鱼肝中,其次是乳类和蛋类中。另一种是以胡萝卜素的形式存在于蔬菜中,如胡萝卜、番茄、豆类和绿叶蔬菜等等。在肝脏中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D也是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大部分是在海鱼的肝脏中。另外,人体从日光照射中也能摄取维生素D,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可以转变成维生素D。
二,鱼肝油鱼油维生素A,D的区别
鱼油VS鱼肝油
许多人会认为鱼油就是鱼肝油,其实鱼肝油跟鱼油是不同的,鱼肝油是从鱼肝脏提取的制剂,带腥味。婴儿服用滴剂,幼儿、年长儿服用胶丸,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D。维生素A可防治角膜软化和夜盲症,还具有保护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维生素D可促使血液中钙向骨骼转移和沉积,以利骨骼生长,因此是防治小儿佝偻病的良药。
而鱼油是深海鱼类脂肪提取物的制剂,也是带有微弱鱼腥味的油状液体。不同的是它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也就是DHA与EPA,即一般统称为OMEGA-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记忆,增强视力,对血管有好处,有“脑黄金”的美称。
鱼肝油VS维生素A、D
鱼肝油是从鱼类的肝脏中提取的天然油脂,常见的有“保健食品”蓝帽子的标示,可以在母婴店或者药店买到,有预防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不以治疗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长时间或者过量服用会有副作用。
维生素AD滴剂是人工化学合成的,常见的是“OTC标示”的,医院买到,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有预防和治疗补充的作用,但也有副
作用的存在。
不能过量服用
鱼肝油滴剂除含大量维生素D外,维生素A的含量也极高,一般人多误认为它是补品,盲目地大量给婴幼儿服用,极易引起中毒。中毒的症状是:骨痛、皮肤粘膜改变、颅内压升高等。还可见恶心、晕眩、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激惹、两眼内斜视、眼球震颤与复视等症状。
维生素D也易发生中毒,有的小儿瘦小,生长较缓慢,但并不是佝偻病,父母往往容易给他们多服鱼肝油精等含维生素D的药剂,这样易引起中毒。症状是食欲缺乏、消瘦、尿频,但尿量不多,还有低热、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由于钙离子吸收过多,还有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精神抑制、运动失调。
一旦确定为鱼肝油中毒,应马上停服鱼肝油,以免维生素A继续吸收。急性中毒,停药两天,输液及对症处理,症状就会消失;慢性中毒者停药1—2周后,头痛、呕吐、前囱隆起等症状也会迅速消失;但此时血内维生素A仍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停药6个月左右,否则会复发。在此期间即使食用鲨鱼或比目鱼肝也可引起中毒,均应避免摄食。
如何给宝宝选择补充服用维生素A、D呢?
1,维生素D3,主要作用是促进钙吸收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辅料为椰子油,不含易过敏的其他成分。规格2.5毫升/瓶,90滴,每日一滴
2,DHA(列如挪威小鱼滴剂),其维生素D3的含量很低,只有单位每4ML。主要为挪威深海油提取。规格为60毫升/瓶。服用方法:添加到配方奶粉、米糊或者间接喂养的母乳中,10斤以内体重的宝宝每日一次1毫升,10-18斤体重的宝宝每日一次2毫升,19-23斤体重的宝宝每日一次3毫升,23-32斤体重的宝宝每日一次4毫升.
3,澳洲OstelinVD滴剂,0.5毫升含维生素DIU,适合0-12周岁的宝宝,但开封后需要冷藏,保质期为40天
4,维生素AD(滴剂),最常用的是伊可新胶囊,蓝款的适合0-1岁的宝宝,每次一粒,一天一次,粉款的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使用。
5,如果吃奶粉的宝宝,奶粉中一般含有维生素D,不过还要根据不同的奶粉和奶量来计算,一般不到毫升奶量的话需要额外补充单位的维生素D。如果吃的DHA配方奶粉,那么就不需要再添加挪威小鱼了。
友情提示各位:
1.鱼肝油从鱼的肝脏中提取,VA:VD=3:1的配方,更适合小孩子吃;
2.鱼肝油和维生素AD物质基本相同,如果对海鲜过敏的孩子可选择维生素AD制剂;
3.孩子身体缺钙时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D3;
在夏季,孩子户外活动会延长,外出活动的时间相对冬季而言有所增多,所以夏天补鱼肝油要适量,以免引起维生素中毒。
所以,宝妈们要学会区分鱼油和鱼肝油,相差一个字但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却大不相同,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