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书中讲述了在这个乱世中,汉室衰微,各路诸侯并起,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逐渐崛起。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政权,刘备以兴复汉室为旗号建立蜀汉政权,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在江南建立东吴政权为主要脉络,三方互相攻伐又彼此联合,展开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人物众多,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羽、奸诈多疑的曹操等,情节丰富,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谋略、政治智慧和英雄豪情。
罗贯中画像1.桃园三结义典故: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拜为兄弟,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释义:比喻志同道合之人结为兄弟或团队,强调情谊深厚与团结一心。
2.三英战吕布典故:在虎牢关前,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联手与猛将吕布大战。
释义:形容团队合作以对抗强大的对手。
.温酒斩华雄典故:关羽主动请缨迎战华雄,曹操为他热酒一杯,关羽片刻便提华雄首级回营,酒尚温。
释义:表现英雄的勇猛无畏、武艺高强且行动极为迅速。
4.舌战群儒典故:诸葛亮为联吴抗曹,与东吴众多谋士辩论,以其卓越的口才和远见卓识令群儒折服。
释义:表示凭借智慧和口才在辩论中战胜众多对手。
5.草船借箭典故: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命士兵扎草人放在船上佯装进攻曹军,曹军乱箭齐发,诸葛亮因此获得十万余支箭。
释义:形容智谋高超,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达成目标。
6.借东风典故:赤壁之战时,诸葛亮预测东南风将起,利用东风火势大破曹军。
释义:表示善于把握时机,借助外部条件取得胜利。
7.苦肉计典故:周瑜与黄盖合谋,黄盖故意冒犯周瑜,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以此骗取曹操的信任,为火烧赤壁做准备。
释义:为达目的,己方人员故意受损以迷惑敌人。
8.连环计典故:庞统向曹操献计把战船用铁链首尾连接起来,后被周瑜利用火攻,曹军战船无法逃脱。
释义:以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计谋取得胜利。
9.火烧赤壁典故: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用火攻大破曹军。
释义:是一场以少胜多、运用智谋和自然条件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的代称。
10.三顾茅庐典故: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相助兴复汉室。
释义:表示求贤若渴、诚意待人。
11.白帝城托孤典故:刘备在白帝城病危,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释义:多指帝王临终前对重要大臣的托孤之举,体现信任与责任的托付。
12.单骑救主典故: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敌军,于万军之中救出刘备之子刘禅。
释义:展现英雄英勇无畏、忠心耿耿。
1.过五关斩六将典故: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离开曹操,途中经过五个关口,斩杀六员曹将。
释义:形容英勇无比,不惧艰险。
14.刮骨疗毒典故: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华佗为其刮骨去毒,关羽一边下棋一边接受治疗,神色自若。
释义:表现英雄的坚毅刚强,对痛苦有超强的忍耐力。
15.望梅止渴典故:曹操带兵行军途中口渴难耐,称前方有梅林,士兵们想到梅子的酸味,口中生津,缓解了口渴。
释义: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或他人以克服困难。
罗贯中头像16.七擒七纵典故: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悦诚服,七次擒住又七次释放他。
释义:表示运用智谋,以德服人。
17.木牛流马典故: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来运送粮草物资,外形似牛马,能自行行走。
释义:代表古代高超的机械发明和智慧。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典故:诸葛亮为蜀汉政权耗尽心血,一生忠诚,直至病死军中。
释义:表达对事业的忠诚奉献,不辞辛劳,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水淹七军典故: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时,利用暴雨的机会水淹于禁率领的七军。
释义:显示出将领能够审时度势,借助自然力量来打击敌人,体现军事智谋。
20.蒋干盗书典故: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去周瑜处劝降,周瑜设计让蒋干盗走假书信,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二将。
释义:指中计被骗,做出损害己方利益的事。
21.挥泪斩马谡典故: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痛心但仍将马谡斩首。
释义:表示在纪律和情感之间,选择维护纪律,忍痛割舍。
22.空城计典故:诸葛亮无兵迎敌时,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吓退司马懿率领的魏军。
释义:形容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2.乐不思蜀典故: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迁往洛阳,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地,他说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形容人安于现状,不思故土或忘却根本。
2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司马昭企图篡魏,他的这种野心人人都知道。
释义:指阴谋或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25.夏侯拔矢啖睛典故:夏侯淳在战斗中被流箭射中眼睛,他拔出箭,连眼珠也拔了出来,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并将眼珠吞下,继续作战。
释义:表现出武将的勇猛果敢、悍不畏死。
26.马跃檀溪典故:刘备被蔡瑁追杀,骑着的卢马跃过檀溪,得以逃脱危险。
释义:象征险境中的奇迹脱险,也可表示良马的神奇助力。
27.青梅煮酒论英雄典故:曹操与刘备把酒论天下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释义:指对英雄人物的评判探讨,也有暗中试探对方的意思。
28.辕门射戟典故:吕布为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他在辕门射中戟小枝,以此调解双方纷争。
释义:表示以高超的技艺化解矛盾冲突。
29.白衣渡江典故:吕蒙率军伪装成商船队偷袭荆州,士兵都身着白衣,故而得名。
释义:指军事上隐秘的奇袭手段。
0.鼎足三分典故:魏、蜀、吴三国分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相互对峙。
释义:形容三方割据,势力均衡的局面。
罗贯中石膏像《三国演义》有许多经典典故。“三顾茅庐”体现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终出山相助;“草船借箭”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得箭支;“望梅止渴”曹操智激士卒前行;“舌战群儒”诸葛亮口才卓绝力挫东吴谋士;“单骑救主”赵云英勇无畏于敌军中救出幼主。这些典故充满智慧与谋略,广为流传并融入中国文化内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