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的意思和解释敕勒歌全文和赏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文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赏析: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敕勒歌》在艺术表现方面集中描绘敕勒大平原的辽阔壮美景象。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这首民歌对祖国北方的草原的描绘,是宏伟豪放、气势磅礴的。全诗没有写人,也没有写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但读者却能感受到富于感情的人物和动物在诗中活动。诗的前四句写平川、大山、天空、四野,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深的画面。后三句以简练的笔墨画出了风中草、低处牛羊的形象,描摹了北方牧场的独特风光。特别是“天苍苍,野茫茫”二句,给人以雄浑辽阔的感受。作者用苍苍、茫茫来形容天空和原野的景色,非常准确地表现了辽阔和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动态描写进一步使自然景象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风吹草低”可见牛羊在吃草时,草被风吹得低垂的样子。“见”字是“现”的意思,是作者亲眼见到的事物,所以具有真实感。这一句也使诗歌充满了动态的画面美。整首诗语言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自然景象和生活的真实情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在语言上非常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刻意的雕饰,却能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思想感情。诗歌的语言平易近人,没有运用过多的修辞手法或华丽词藻来修饰诗句中的每个词语。但是这种平易近人的语言却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也正是这首民歌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敕勒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北方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歌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s/12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