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颈椎棘突
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
2.第3胸椎棘突
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
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
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
与髂结节平齐。为菱形窝的上点。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
与髂后上棘平齐。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
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
在臀裂的上端。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
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椎体定位法(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
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
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
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
(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
(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
(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
(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
(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
(5)剑突平齐胸9椎体;
(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
(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二)病理性变形
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
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多发生于胸段脊柱。
(1)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其特点为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佝偻病性脊柱后凸
(2)脊柱结核
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变常在胸椎下段。早期仅见其局部棘突稍隆起,如纽扣样;以后逐渐变大隆起,形成成角畸形,如“驼峰”样隆起。坐位时为了减轻对患椎的压痛,常以两手支撑躯干;行走或站立位时,也呈尽量仰头和躯干后倾的姿态。
脊柱结核后凸畸形
(3)青少年胸腰段均匀后凸畸形可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椎骨软骨炎的结果。
脊柱后凸
(4)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常有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时脊柱也不能伸平。
(5)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在胸段上半部,其躯干多稍前倾,头前伸,肩前移,为骨质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造成。
(6)外伤致脊椎骨折后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2.脊柱前凸(lordosis)指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多发生在腰椎部位。
腰椎过分前凸畸形,在站立位时观察最清楚。其上腹部明显向前鼓出,臀部明显后凸,骨盆倾斜度增大;如其背部与臀部靠墙,则可看出其腰椎后方与墙壁之间的空隙加大。
腰椎前凸
可见于:
(1)因脊髓灰质炎等背肌无力、第五腰椎向前滑脱、佝偻病、进行性营养不良、过分肥胖等;
(2)因腹部过重,如妊娠后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引起的代偿性前凸;
(3)髋关节后脱位、髋外翻、髋关节结核后期、膝关节屈曲畸形、胸椎过分后凸畸形等引起的腰椎代偿性前凸。
3.脊柱侧凸(scoliosis)指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两侧偏曲。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胸部侧弯、腰部侧弯和胸腰部联合侧弯。
脊柱侧凸
(1)观察脊柱侧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棘突线来观察
病人站立,检查者用示指与中指在病人的棘突上从上向下快速压划,皮肤可见一条红线,可以此判断是否侧凸及侧凸的部位和方向。
2)根据胸背部形态的改变来观察
侧凸一侧的上背部抬高,胸廓饱满,骨盆降低;其对侧,上背部与肩部降低,胸廓扁平,骨盆抬高。具体标志有:
①侧凸一侧的肩峰、腋后皱襞的最高点和肩胛骨下角等抬高;
②肩肱角(上臂与胸侧壁之间的夹角)变小或消失;
③髂肋间隙变长,髂嵴、髂后上棘下降;
④腰部内凹曲线消失;
⑤腋前皱壁的最高点、乳头、乳房下缘等抬高,胸廓丰满。
侧凸的对侧上述诸标志高低位置则相反,且其髂嵴上方有一深凹的皮肤皱褶。
脊柱侧凸躯干两侧的高低变化
3)垂线观测法
用一长线,下系重锤,线上端按在枕外粗隆中点或颈7棘突,线的下段让其自然下坠,但要调整病人站立姿势,让此垂线正好对准臀裂。如棘突偏离此线,说明其侧凸,并可观察其侧突的类型、部位和程度。
脊柱侧凸检查法
(2)临床意义
根据侧凸的性质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侧凸:
1)姿势性侧凸(posturescoliosis)其特点是脊柱的弯曲度多不固定(特别是早期),改变体位可使侧凸得以纠正。如平卧或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
姿势性侧凸的原因有:
①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经常不端正;
②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
③椎间盘脱出症;
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2)器质性侧凸(organicscoliosis)其特点是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
器质性侧凸的病因为:
①佝偻病;
②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
③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一)脊柱压痛
1.检查方法
嘱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
脊柱压痛检查法
2.结果判定
正常情况下脊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某部位压痛多示其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或骨折等。若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所致。
(二)叩击痛
1.检查方法,有两种:
(1)直接叩击法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槌直接叩击各椎体的棘突。这主要用于胸椎与腰椎的确检查。
(2)间接叩击法嘱病人取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用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脊柱叩击痛间接检查法
2.结果判定正常人脊椎无叩击痛。叩击痛阳性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脱出等。叩击痛的部位多示病变所在。
四、脊柱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的活动范围明显不同。其特点为:颈椎段与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骶椎各节已融合成骨块状几乎无活动性;尾椎各节融合固定无活动性。
(一)颈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位,头居正中,两眼平视前方。依次下列动作的检查:
颈椎活动度
(1)屈曲检查者通过嘱病人用颏部去触胸前,从而估计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这是患者主动活动的度数。
(2)伸展检查者嘱患者尽量仰头,正常能后伸约45度。
(3)侧屈嘱患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为45度。事先要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可抬起。
(4)旋转嘱受检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约60~80度。
2.临床意义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1)颈部肌肉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
(2)颈椎增生性关节炎;
(3)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颈椎骨质破坏;
(4)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二)腰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嘱患者取标准的立正姿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动作的检查。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在运动中双足不准移动,双膝不可屈曲,骨盆不可左右旋转。
(1)腰椎前屈嘱患者弯腰并力图以手触地,记录屈曲度数,并注意脊柱的形态。正常情况下从直立位到屈曲约有45度活动度。
(2)伸展嘱患者腰尽量向后弯曲,并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以检查其腰部伸展度。正常的伸展度约35度。
腰椎前屈和伸展
(3)侧屈检查者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嘱患者分别向左右侧弯腰,以检查脊柱向两边的活动度。正常情况下每侧活动度约为30度。
腰椎侧屈
(4)旋转检查者象上述一样固定患者两侧骨盆与髋关节,嘱患者肩部分别向左右旋转,正常人躯干旋转度每侧约45度。躯干的旋转包括胸椎和腰椎活动。
腰椎旋转
2.临床意义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1)腰肌肌纤维炎及腰肌韧带劳损;
(2)腰椎增生性关节炎;
(3)椎间盘脱出,可使腰椎段各方向的运动均受限;
(4)结核或肿瘤使腰椎骨质破坏;
(5)腰椎骨折或脱位,多发生于外伤后。检查时应注意询问病史,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或变形等。
附:正常人直立、臀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段的活动范围表。
附:每天搓一搓、揉一揉、按一按,坚持一个月后竟然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起床后这段时间,即使一个很小的动作,都可能给一天的生活带来影响,对此,专家总结早晨起床七宜七忌,做对了增寿,做错了极有可能引发意外,甚至是心梗、脑梗……
晨起七个件事,偷走你的寿命专家总结出起床后最不该的做7件事,这些不经意的事正悄悄偷走你的寿命。
忌醒后立即起身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立即起身穿衣,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中老年人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如心梗、脑梗等。
方法:首先,两手搓热,干洗脸数次,然后依次按摩太阳穴、后脑勺、脖子,反复20次;其次,两手半握拳,轻捶腰背部10次,然后捶打双侧大小腿外侧;最后用两脚跟交替蹬脚心,然后双脚対掌摩擦,使脚心感到温热。
忌醒后立即小便睡眠时,人体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各项生理机能都运转缓慢。此时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而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又是突发心梗、脑卒中的“魔鬼时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即便尿憋得再急,也不要马上起身往厕所跑,而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再慢慢走向厕所。
忌醒后马上进食早上唾液和胃液分泌量相对较少,如果立即进食,尤其是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如肉类等),易导致消化不良。
方法:晨起后最好先喝一杯水,过段时间再进食。这一杯水,不仅能补充睡眠时失去的水分,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忌醒后赖床不起久卧伤气,而且睡懒觉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可能导致气机不畅,易行滞疾。还有人闹钟响了几遍,才匆忙起身洗漱,这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自主神经发生紊乱,容易让人心情烦躁。英国心理学协会一项研究指出,与起床较迟的人相比,早起者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
方法:醒来可以小小地赖床一会,然后起身开始新的一天。
忌醒后立即叠被子英国金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张床上的被褥里至少有万只螨虫。由于房间里的尘螨在干燥、透露的环境中不易生存,而叠好的被子会轻易保存人体的温度和汗液,因此给尘螨创造了生存条件。
另外,人在一夜的睡眠中排出大量废气,其中含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种,从汗液蒸发出来的物质约种,这些物质都会吸附在被子上。起床后马上叠被,导致有害物质积累和微生物繁殖,不仅改变被子纤维的性质,到晚上再次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
方法:起床后应随手将被子翻个面,并且把门窗打开,让被子透透风散散湿气,再叠好或者铺平。
忌起床不拉开窗帘起床后要想从睡眠状态中迅速、完全地清醒过来,最好先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给生物钟一个信号。此时,身体才会停止分泌令人困倦的褪黑激素,增加大脑内血清素的水平。阴雨天打开卧室的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忌醒后剧烈运动早晨进行剧烈运动会刺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同时打乱自主神经节律,让人一整天都紧张焦虑,中老年人还容易出现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早锻炼时,不妨做一做“养生操”。
方法:平躺并放松身体,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于头顶,脚尖交替伸直和上钩,同时左右转体;然后用双手掌根依次从上到下搓热前胸及两肋;接着,用掌心顺时针按摩脐周诸穴50圈;最后,用双手半握拳轻轻拍打双下肢外侧,感觉下肢外侧皮肤温热即可。
晨起7件事,胜过吃补药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忌讳,每天早晨起来做好7件事,能够让人耳聪目明,胜过吃补药。
1晨起伸懒腰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无力,此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祖国医学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流于诸经”,经过伸懒腰,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肌肉关节得到了活动。每天持续70秒,还能达到瘦身效果。
2晨起捏捏耳早晨起来,做做捏耳朵的小动作,有助醒脑。
坐位,用双手掌心紧按住两耳孔,将两手的中间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击后枕骨十几次,然后,掌心按耳孔、手指按枕骨几秒钟不动,再骤然抬离,过一会儿又如前法按耳、击枕骨,击时如闻鼓声。这样重复多遍,可以清醒头脑、增强记忆,对高血压患者还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3晨起动动腿醒来动动腿,晨起后会更精神。
具体方法是,先用右脚脚心自腿弯处自上而下推搓左腿肚子直到脚跟,再用左脚对右腿肚子重复这一动作。各反复9次。然后用右脚的外侧,自膝盖处自上而下推搓左小腿外侧。然后再用左脚对右腿外侧重复这一动作。各反复9次。其实这个动作在按摩小腿时,脚踝骨在用力,按到足三里处,有一种酸麻感觉,脚顺势往下按摩,不自觉连脚掌和脚心也都按摩到了,对预防下肢血管病变有积极的作用。
4晨起按按头很多人早晨起床后会觉得精神有些疲倦,其实这和大脑有着很大的关系,此时如果我们轻轻按摩一下头部,便能够有效的保护好身体健康,通过轻抓头皮,能够让头部皮肤及神经得到很好的放松,并且对于恢复头部的血液循环有着很好的效果!此外,起床后轻抓头部还能够有效防止头部血管堵塞这种情况出现。
5晨起洗洗脸早上起来,会发现脸上油油的很难受,其实这是皮肤在睡眠时的代谢旺盛,排除的废物,早晨洗脸不要随便敷衍了事,轻轻地按摩脸部,把脸洗干净。能够让人在最短时间内清醒过来。
6刷牙提提肛即使临睡前刷了牙,但夜间口腔环境属于恒定状态,最适合细菌繁殖生长,产生口气,有害口腔健康。因此,早晨一定要好好刷牙,至少刷够2分钟。
刷牙的同时可以进行提肛运动,能够缓解痔疮和便秘,增强性能力。
具体做法是:吸气,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3秒,再呼气放松3秒。每次进行肛门紧缩和放松各20~30下,早晚各一次。
需要提醒的是,若肛门局部感染、痔疮急性发炎或肛周脓肿,不要做提肛运动。
7如厕叩叩齿叩齿运动即上下牙相互轻轻叩击,能够强化牙床、牙龈、牙根,增强牙齿力量。这个小动作还可以促进口腔唾液分泌,帮助消化。
每天清晨,全身放松,嘴唇微闭,把牙齿上下扣合,先叩臼齿(即后槽牙)30次,再叩前齿30次,睡前也可再进行一次。
叩齿运动比较适合在如厕时练习,因为从中医上来讲,排尿时人的肾气流泻,此时叩齿有助固摄肾精、强壮骨骼。
起床七要七不要,您记住了吗?千万别让一些不经意的小事悄悄偷走咱们的寿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