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不乖”,并不一定是孩子的错
一大早就被女儿气到吐血,她总能把所有预留的时间耗尽,最终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出门。
起床的时候,怎么都叫不醒,叫起来了也要坐着发呆;
穿衣洗漱需要不停地催促,否则她就拿着牙刷东摇西晃,永远莫名的拖延。
每天追在屁股后面,抢时间的感觉太糟糕了,不止一次,我烦躁地质问:
“你就不能按我说的做吗?”
可当我喊出口的那刻,我忽然意识到了一点不对,我到底在期望什么?
我希望她能够听话,举止得体,不要吵闹,安静地吃完早餐,乖巧地出门道别——扮演一个不属于孩子的角色。
给她贴上“不听话”的标签时,我被一个强大的动机驱使着:我希望自己能省点心。
是的,我在期待一个省心的、乖巧的、远超过她年龄表现的孩子。
原来,我们眼中的“不乖”,并不一定是孩子的错。
只是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看见孩子,还拼命想抹掉他们本应扮演的角色。
孩子和我们,天然就是冲突的
我们和孩子的世界从来不同,我们的需求也并不一致。事实上,我们和孩子的需求完全相反。
我们喜欢整洁的环境,安静地休息,工作日井井有条,周末可以安心睡个懒觉。
可孩子呢,他们喜欢把地上弄得乱糟糟,总是大声尖叫,周末的早上一定会起得格外早。
我们和孩子的需求,天然就是冲突的。可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他们可以享受这些让人抓狂的处境。
看过一个视频,爸爸下班回家后,问妈妈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妈妈回想起一天的经历:
一大早被孩子吵醒,他们声称床下有怪兽;
带着两个孩子采购日用品,他们调皮地推倒货品,让妈妈手忙脚乱;
精心准备好的蛋糕,孩子反手就摔在了地上。
妈妈颓然地闭上眼睛,这一切都太糟糕了,没有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可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糟糕,却有着不同的模样。
姐妹俩的玩耍很有趣,在超市坐购物车很开心,那个摔烂的蛋糕,是最棒的食物大战游戏。
当孩子看起来不乖,制造出很多的麻烦时,孩子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看不到那个有趣的世界。
因为这种差异,接纳这样的“不省心”,也许会让我们很累,但这才是他们最纯真的本性。
当我们扣上一顶“不乖”的帽子,远离孩子的世界,否认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许很听话,但他也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如果看不到这些差异,孩子犯了一点小错,我们也会难以容忍,甚至责怪孩子为何总要作对。
接纳孩子的需求差异,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最生动的模样。
被看见的孩子,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