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陈亮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性命,创立了永康学派,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10月16日,陈亮出生于婺州永康前黄龙窟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
年,陈亮参加礼部考试不中,改易其名为陈亮。年,陈亮以布衣身份上《中兴五论》,反对朝廷与金人媾(gòu)和,主张抗金复国。
年,陈亮再次上书孝宗皇帝,极论时事,遭到当权者的忌恨和迫害,两度入狱。
年,陈亮第三次上书孝宗皇帝,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
年,陈亮因被诬告下毒而第三次入狱,幸得郑汝谐力救得免。年,陈亮参加进士考试,得中状元,并被光宗皇帝亲擢为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
年,陈亮未及就任而逝世。后被追赠为中大夫,并谥文毅。
01《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
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
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这是一首陈亮为友人章德茂送行而作的《水调歌头》。章德茂是宋孝宗时期的状元,被任命为出使金国的使节,去贺金世宗的生辰。
陈亮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抗金事业的信心和豪情,也鼓励章德茂在金廷显露英雄气概,不屈服于金人的威逼。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这两句概括了当时的形势,由于南宋朝廷对金国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南宋军队已经很久没有向北伐了,这就使得金人误以为南宋已经没有能力抵抗了,也没有人才可以领导抗金事业了。
这里用“南师”指南宋军队,“北群”指北方的金人,“空”指空虚无人。“漫说”就是胡说,含有讽刺和不屑的语气。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这两句是对章德茂的赞扬和期望,意思是说,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你这样的英雄出手,就可以挽回危局,还我中原的雄风。
“当场”指紧要关头,“只手”指独力,“万夫雄”指能敌万人的英雄。这里用“还我”二字暗示了前人出使金国时有屈辱和失节之事,希望章德茂能恢复汉使的尊严。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这三句意思是说,作为堂堂的汉族使节,却像河水一样永远向东流去(比喻向金国称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堂堂”指气度不凡,“洋洋”指浩荡无边,“河水”指黄河,“流东”指向东海。“得似”是反问句式,表示否定。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gǎo)街逢!这二句是转折过渡,表达了对未来抗金胜利的信心和愿望,意思是说,这次暂且再去金人的帐篷(穹庐)拜见一次吧,总有一天我们会打败他们,把他们的首领斩首悬挂在藁街(古代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的所在地)。
“且复”表示让步,“穹庐”指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毡帐,“藁街”本是汉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的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会”字有必然之意。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这三句是对中原大地的赞美和眷恋,也是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
“都、壤、封”分别指国都、土地、疆域。这里用尧、舜、禹的都、壤、封来代指中原,是为了突出其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也是为了暗示其应该属于汉族的正统。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这两句是对当时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也是对有志之士的期待和呼唤,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里,在这样一个孕育了汉族文明的土地上,总该有一个半个不愿向金人屈服的志士吧!
“于中”指在中原,“应有”表示理应存在,“耻臣戎”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戎”指戎狄,这里就是指金人。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这三句是对现实的悲哀和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自己的反思,意思是说,万里河山充斥着金人游牧民族的腥膻之气,千古以来的爱国志士的英灵安在,浩大的抗金正气什么时候才能伸张畅通呢?
“腥膻”指腐败肮脏,“英灵”指杰出人物的精神,“磅礴”指浩荡无比,“通”指畅达无阻。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这两句是总结全词,表达了对抗金事业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意思是说,金国的命运用不着多问,它的灭亡是必然的,宋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必将光芒四射。“胡运”指金国的气数,“赫日”指光辉灿烂的太阳,“自当中”指自然居于中央。
02《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
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
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
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该词上片写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和由此引发的感慨。下片借评议王、谢的空论清谈,批评了当时只空谈收复而无有效行动的士大夫。整首词气势恢弘、笔力雄健、论述精辟、意理性强,有称雄于一代的非凡气概。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危楼,指高而险的楼台。还望,指回头望去。此意,指作者的爱国之志和北伐之愿。
今古几人曾会,指古今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和赞同他的心意。这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作者登楼的目的和心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