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阶段,喂养良好的宝宝从饮食中获取的钙质基本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然而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获取途径很有限。
第一种途径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来源于母亲的供给。母亲血25(0H)D可以经过胎盘转运至胎儿体内贮存,用来满足宝宝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越接近足月产的宝宝,体内贮存的25(0H)D越多。所以宝宝生后早期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与妈妈的营养状况以及胎龄有关哦。
第二种途径是最经济简便的晒太阳的方式,宝宝的皮肤直接接触紫外线,可以自身合成一部分维生素D,这也是咱们人类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晒太阳的时间、紫外线波长、皮肤颜色以及暴露皮肤的面积都有关。但由于天气阴晴不定,空气质量不定,孩子晒太阳的时间不定,穿衣多少不定,所以晒太阳这种方式到底能合成多少维生素D是较难衡量的。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食物获取,食物中除海鱼的肝脏维生素D比较丰富以外,乳类(人乳和或牛奶)、蛋黄和肉类中含量均很少,谷物、蔬菜和水果几乎没有,宝宝从日常普通膳食中获取的维生素D也是比较有限的。
不过随着近年来各种强化营养素的婴幼儿食物越来越普及,宝宝也可以从强化维生素D的奶粉、米粉、牛奶等食物中获取一定的量。
所以婴幼儿在正常喂养过程中,相比钙,更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是维生素D。各国维生素D缺乏的指南也都强调了应以预防为主,不过各国推荐的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及持续补充时间仍有一定的差别。
我国推荐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IU,直至2周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从生后2周起每天补充维生素DIU,3个月后改成预防量IU/天。
年美国儿科学会临床指南建议:正常健康儿童从出生后一直到青少年时期,每日补充至少IU的维生素D或者相当量的强化维生素D食品。(点击链接可详细阅读:维生素D你补对了吗?)
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甚至建议所有人群都补充维生素DIU/天。
给宝宝每天补充IU维生素D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佝偻病症状时,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更大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
目前市场上富含维生素D的药品或保健品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就以下几大类:维生素D滴剂(或胶囊)、维生素AD滴剂(或胶囊)、鱼肝油。
1什么是鱼肝油?鱼肝油是从鲨鱼、鳕鱼等深海鱼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脂肪,黄色,带腥味,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通过不同的加工程序,可以分为食品类鱼肝油、保健品类鱼肝油和药品类鱼肝油,其中药品类鱼肝油中VitA和VitD的剂量相对最精确。
2鱼肝油与维生素AD滴剂的区别既然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那么它与维生素AD滴剂有啥区别呢?鱼肝油是从鱼的肝脏中提取而来,是天然的食材,除了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外,还有其他鱼的成分。比如对鱼过敏的宝宝,那就要慎用鱼肝油。
另外,各种鱼肝油含有维生素D的剂量不同,给宝宝服用时不要仅看产品说明书的推荐量,而要算准摄入的维生素D剂量。维生素AD滴剂大部分都是人工合成的,成分更单一,只有维生素A和D两种营养素。剂量也更明确,通常是将维生素A和D以3:1的比例合成,比如有VitA1IU/VitDIU的剂型,也有VitAIU/VitDIU的。
特别是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比如早产儿、双胞胎、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应该在儿保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适宜剂量的维生素AD滴剂。目前我国药店里销售的绝大多数维生素AD滴剂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以内,通常每天一粒的剂量给宝宝服用也是安全的。
3鱼肝油与维生素D滴剂的区别了解了鱼肝油与维生素AD滴剂的区别后,就很好理解它与维生素D的区别了。维生素D滴剂也是人工合成的,只有维生素D一种单一的营养成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维生素D制剂主要有两种形式,胶囊型和滴剂型。通常胶囊型维生素D的剂量是每粒含VitDIU,而滴剂型维生素D在产品说明书上会标注每毫升对应多少国际单位VitD,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调整用量。由于维生素D见光容易分解,因此,平时最好避光保存。
4鱼肝油与鱼油的区别在儿保门诊中,我们经常发现家长会把鱼油误当成鱼肝油给宝宝服用。鱼油和鱼肝油虽然外观差不多,但却是两种不同种类的油。鱼肝油是从鱼类的肝脏中提取的油脂,而鱼油是从鱼类的脂肪中提取而来,包括了鱼的体油、肝油和脑油。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成分不同,鱼肝油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而鱼油的主要成分是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两者的成分不同,所以两者的保健功效也大不相同。鱼油的功效主要来自其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我们熟知的DHA(俗称“脑黄金”),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家族的重要成员,它是大脑皮层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及视力发育至关重要。所以,鱼油是促进宝宝脑发育的保健品,而如果孩子缺钙时使用鱼油是起不到治疗效果的。如果怕宝宝缺钙,最重要是喂好奶的同时给宝宝科学补充维生素D,平时多户外活动。在医院和国内正规药店里购买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D产品,如果不长期超量服用都是安全的。定期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体检,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指导吃什么剂量的维生素D或AD。如果自己在国外海淘的或托人代购的产品,建议首先看清产品的成分和剂量,给医生看过之后再决定是否合适服用哦。
作者介绍:燕子妈妈(史晓燕),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江苏省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家有3岁龄萌娃一个。营养专科门诊:医院园区总院。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