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铁锌真的需要补,该这样补

编辑:河南医院新生儿科

为想成为“育儿无敌父母”而编写

联系--

 现在很多家长过分迷信微量元素的检测,希望通过检测来了解宝宝体内的营养状况,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宝宝到底生长发育如何还是要由医生根据宝宝的进食状况和发育状况综合判断。与其整天操心着怎么补那些营养品和保健品,不如把心思放在喂养上,多   然而很多家长凭着某些“经验”之谈,或是网络上所推崇的判断方法和症状表现,还有一些销售人员的大力推荐与“科普”,就盲目去补,到头来坑的还是娃儿。

  所以,今天小康君真的要好好给大家讲一讲判断钙铁锌缺乏与否的方法,以及你们所不了解的误区与危害!

钙如何判断?

  宝宝是否缺钙以静脉取血检测微量元素和骨碱酶报告为准,一般骨碱酶不高于就属正常。然后根据化验结果和出现的异常症状综合进行判断。

1枕秃、多汗、摇头就是缺钙?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盗汗、枕秃、睡觉不安、出牙晚等现象就认为孩子就是缺钙,其实它们与缺钙绝不是因果关系,是否缺钙应咨询医生,根据孩子发育情况及监测结果综合判断。枕秃、多汗、摇头不一定就是缺钙。只能说可能与缺钙有关,但并不是缺钙的决定性依据,往往是体内维生素AD摄入不足引起的,而维生素AD摄入不足则会影响体内钙的吸收。所以把维生素AD摄入不足说是缺钙是不恰当的!家长只要做到合理喂养+按时补充维生素AD,宝宝一般不会缺钙,因此家长不要擅自给宝宝补钙。

首先应了解孩子的喂养情况,奶量是否充足?辅食是否添加合理?孩子吸收是否正常等。其次因定期给小孩体检,让专业医生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判断孩子是否缺钙,不应道听途说给孩子盲目补钙。

2骨密度低就是缺钙?

  骨密度不能作为宝宝是否缺钙的依据,如果宝宝骨密度低说明孩子长的比较快,才有更多的钙质沉着进去,也就是说骨头再长长的过程中必然有空隙,这样钙质才能被吸收进骨骼内。如果过量补钙,没有空隙了,孩子就没法再长高了。所以,骨密度检测是轻度、中度偏低的宝宝,不需要干预。这与成人检测骨密度低即为缺钙不同。

3.儿童每天需要补多少钙?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矿物质的推荐摄入量》年版[1]

事实上母乳及配方奶的钙含量足够满足婴幼儿日常所需。去年中国营养学会印发《婴幼儿营养指南》,指出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不需要补钙,出生数日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单位[2]。其中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每日饮用-ml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而目前配方奶的标准显示,每g婴儿配方奶中钙含量应大于mg。这意味着,只要孩子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没有必要再额外钙。相反过量的钙可能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吸收,增加肾脏负荷。

4.补钙与补维生素D的关系?

家长们   过量补钙会引起宝宝囟门过早闭合,导致软骨、骨骼过早钙化,制约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同时还会干扰钠元素排泄,这对宝宝的肾功能发育极其不利。

隐患二

  将补钙当成预防缺钙的“保险措施”,会使宝宝产生依赖性,增加成年后宝宝缺钙的几率,长期且过量补钙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风险。

铁如何判断?

  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这些临床的表现初步判断一下宝宝是否存在缺铁的可能。如:

  宝宝出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因免疫力降低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或是伴有呼吸暂停的现象,俗称“背过气”(常在大哭时发生)。

  但是到底缺不缺?缺多少?医院查一查,如果血色素低的话就需要及时补铁。

怎么补?

  缺铁的话,铁剂是特效药。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医生会根据宝宝血液检查中铁元素水平开出适合宝宝的铁剂。

  如果宝宝已经被确诊为缺铁,那么食补是起不到治疗作用的,因为食物只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不是说吃点好的,就能把铁补回来。

  因此,日常生活中多让宝宝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肉、猪血、虾米(无盐)、鸡蛋、黑木耳、海带、大豆、芝麻、菠菜、香菇、紫菜等。

  除了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也要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以帮助促进铁的吸收。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的维生素C含量都不错,缺铁的宝宝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过量补铁会带来哪些隐患?

  补铁绝对不是越多越好!盲目给宝宝补铁,易造成铁中毒的问题,出现呕吐、腹泻、黑便、腹痛和胃肠炎等症状。

如何判断?

 缺锌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食量减少)、矮小(生长发育缓慢,身高比同龄的宝宝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性成熟障碍、皮疹及脱发等。有些宝宝还会伴有异食癖的现象(爱乱吃奇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但是,宝宝到底缺不缺锌是不能仅凭临床症状去确诊的,仍要经过血样采集检测血锌情况以及宝宝头发采集检测发锌综合确诊。(注:发锌与血锌没有密切的关系,发锌不能代替血锌,因此宝宝缺不缺锌是不能随便诊断的!)

但儿童锌缺乏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1、实验室检查:血清锌可部分反映人体锌营养状况,但该指标缺乏敏感性,轻度锌缺乏时仍可保持正常。目前建议10岁以下儿童的血清锌水平正常值下限为10.07umol/L(65ug/dl)。尿锌、发锌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证实。

2、家长在定期监测孩子身高体重中,如果发现儿童身高增长速度变慢且偏离正常水平时,同时又存在以上锌缺乏的高危因素,则怀疑锌缺乏可能。

3、必要时可常规剂量补充锌治疗1、2周,如症状明显好转,则回顾性诊断为锌缺乏。

如何预防和治疗锌缺乏

除严重微量营养素缺乏外,轻度或亚临床型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2岁以下婴幼儿以及青春期少年,可能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已经对其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免疫功能等形成不良影响,并为成年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埋下隐患。因此,小儿锌缺乏重在预防。

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强调选择强化锌的配方奶。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助食物。建议首选强化锌的婴儿食品或肉类、肝脏等富含锌的动物性食物。

2、均衡膳食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的摄入。

3、研究证实,腹泻时补充锌,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WHO大力推荐:腹泻患儿在口服补液盐治疗的同时应口服补充锌。补充剂量为6个月以下婴儿10mg/d,7-5岁20mg/d,持续10-14天。以药物或强化食品预防性补充锌时,需考虑铁、锌、铜各种矿物元素之间的相互平衡,铁和锌之间的相互干扰则更为明显,因此铁剂和锌剂的补充尽量分开在早、晚服用。

锌缺乏的治疗

一般来说,轻度缺锌以食补为主,严重缺锌以药补为主。目前常见的锌制剂有赖氨葡锌、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甘草锌、酵母锌等。而含锌多的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猪瘦肉、鸡心、鱼、牡蛎、蛋黄、花生、小米、脱脂奶粉、小麦胚芽、黄豆、芝麻、核桃、胡萝卜、土豆等。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锌摄入。积极查找导致锌缺乏的高危因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治疗锌缺乏的口服锌剂量为:1mg/kg每天,疗程1-2个月。如锌缺乏高危因素长期存在,则建议小剂量长期口服,元素锌5-10mg/d。

3、目前WHO对儿童口服锌的最大可耐受剂量设定为23mg/d.

 

过量补锌会带来哪些隐患?

  过量补锌或长期补锌不但会引起锌中毒,还会因为影响铁的吸收而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因此,家长不要仅凭几个症状或是仅化验了发锌或是血锌的数值偏低就大补特补。更不要因为怕孩子缺锌就预防性的补充!不要把锌认为是营养药,没有什么副作用,就大胆放心的让孩子吃。

特别强调

  钙、铁、锌都是经同一个离子通道吸收,彼此之间其实有一个“竞争”的关系。如果人为过分增加某一元素的摄入,就可能打破这个平衡,影响到其他必需元素的吸收,一样会给健康带来问题。所以单独或不适当的补充不仅不能促进宝宝的健康生长,反而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阻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因此,当宝宝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而不是盲目补充或是预防性的瞎补!

要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敬请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tz/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