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宝宝满月体检开始,缺钙,缺铁,缺锌,几乎是每次体检结束都要纠结一次的三大话题。哪怕是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拒绝未量元素检查,拒绝骨密度检查,医生们还是可以从头发稀少,出牙晚,夜汗多,胃口差等各种宝宝的症状里明示暗示你,你家孩子缺这缺那,总之是要补!
身边更有很多姐妹们隔一阵子就会焦虑的来问,我们家孩子是不是缺钙了?我们胃口差是不是缺锌了,缺锌是不是会智力低下?总之似乎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稍微出现点不一样的情况,爸爸妈妈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缺啥”。
即使你足够淡定,可当宝宝出现枕秃、出牙晚、走路晚、厌食、多动、烦躁这些情况时,身边的各路专家,长辈,过来人,甚至有的医生也会不断提醒你:缺钙了,缺铁了,缺锌了,补补吧。
于是,抱着“补点肯定比不补强”的心理,有的开始食补充,有的家长更是买来各种营养补剂,想着吃下去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宝宝出现的这些看似异常的情况就真的是缺少了什么么?今天就要来认真谈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少这些元素,以及应该如何补充。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忽悠
1.枕秃
枕秃可以说是最常被认为是缺钙导致的症状了,但事实上枕秃主要跟宝宝躺在床上反复转头、摩擦枕部有关系。是单纯的物理因素导致的,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会自然消失。另外还和新生儿的毛发生长周期也有一定的关系。
2.肋缘轻度外翻
肋缘轻度外翻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虽说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人体对钙、磷的吸收,但佝偻病的罪魁祸首是缺乏维生素D,绝对不是因为缺钙。另外瘦宝宝很多都有肋缘轻度外翻的现象,如果宝宝比较瘦,出现了肋缘轻度外翻,也是属于正常现象的。
3.出牙晚
出牙的早晚和缺不缺钙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更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1岁后还没有出牙才需要考虑钙的问题。另外进食过去细腻会让牙齿不易萌出,延缓出牙。但是有的宝宝天生牙釉质发育不全,比如YIYI,是由于孕期牙齿发育中断造成,和孕期母亲缺钙有一定关联,但出生后已经不能通过补钙解决。
4.囟门晚闭
婴幼儿的前囟门一般在18~24个月时完全闭合,还有个别婴幼儿会于两岁后才闭合,与缺钙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孩子缺乏维生素D的话有可能引起佝偻病,从而导致闭合延迟。
5.宝宝走路不稳,易摔跟头
这是由于宝宝小肌肉群还没发育好,力量不足,另外平衡感不够,是属于大动作发育的范畴。应该让宝宝通过多爬,多扶走,多运动来锻炼,如果孩子没别的异常,耐心等待就好。但这个时间也是有个限度,如果2周岁之后还是走路不稳,应该就医仔细检查,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
6.闹夜、易醒、出汗多
婴儿睡觉时、活动后出大汗是常见生理现象,另外导致夜间哭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肠绞痛、胃肠不适或对母乳依赖等。首先应该确认的是室内温度和环境是否适宜,排除这些原因后,还有惊醒现象的再做考虑。
7.个子矮小
孩子长得比同龄人矮其实也是与遗传基因有很大关系,另外喂养是否合理也是会影响生长发育的,盲目补钙并没有办法让孩子快速长高。
缺钙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判断
1.宝宝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2岁半后仍不闭合。
2.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3.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宝宝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下图为方颅
如何补钙
1.对于婴幼儿来说,最佳的补钙途径就是喝奶。也就是说,一个每日喝奶量充足的孩子是不容易缺钙的。
6~12个月的宝宝每天奶量达到ml以上;
1~3岁的宝宝每天奶量保证在ml以上;
4~6岁的孩子保证每天奶量在~ml以上;
再加上合理膳食,是不需要担心孩子会缺钙的。
2.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如果人体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相应地会影响钙的吸收,也可能会造成宝宝缺钙,但是补维生素D和直接补钙是不一样的。
中国营养学会年8月1日发布的《0~6月龄内母乳喂养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该每日补充维生素D10ug(IU),纯母乳喂养能够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所有婴幼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应该保证每日至少摄入IU维生素D。配方奶中已经添加了维生素D,所以婴儿每天喝足量的配方奶(ml)并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否则补足维生素D差额至IU每天。
3.总的来说奶量和维生素d可以保证摄入量的孩子不用担心缺钙。但是由的孩子在断奶后奶类摄入不足,就需要通过其他食物补足钙的摄入量。
适合孩子的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虾米、小虾皮、海带、牡蛎(磨粉)、芝麻、豆腐、松籽、甘蓝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
4.多做体育运动运动可使肌肉互相牵拉,强烈的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钙质丢失,同时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
5.多晒太阳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VD的合成利于钙的吸收。但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
缺铁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判断
当孩子出生3、4个月以后,胎储铁用完,母奶含铁少,铁摄入不足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是否缺铁是三项中最容易判断的,只需要验个血常规:轻症血红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症6克以下。红细胞小,为小细胞性贫血。
如何补铁
1.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只有1%~3%。蔬菜、豆类、蛋类等食物中的铁都属于非血红蛋白铁,所以吃蛋黄、菠菜补铁其实不怎么靠谱。
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猪肝,红肉才是补铁的最佳选择。
2、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
3、吃强化铁的奶粉、米粉,“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的购买就可以。按婴儿食品国家标准强化的,每克含铁6~10毫克。
缺锌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判断
1.长期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普遍食量减少,孩子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生长发育缓慢,体检时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
4.皮肤损害: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咨询医生后,查血清锌,如果检查血清锌小于正常下限11.47umol/L,则证实锌缺乏。如果医生未建议查血清锌含量,而是建议按1mg/(kg.d)剂量的试验性补锌也是安全、合理的。如果经治疗2周后,孩子锌缺乏症状有改善,也可以判断为锌缺乏。
如何补锌
1.在没有缺锌的情况下,作为预防,可以多吃含锌多食物:瘦牛肉、猪肉、羊肉、鱼、牡蛎、蛋黄、芝麻、核桃、小米、萝卜。
2.已经是锌缺乏轻症的孩子,每日口服锌剂(按元素锌计)0.5-1.5mg/kg,或按推荐的每日锌元素参考摄入量加倍给予,最大量每日20mg,疗程3个月,用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或醋酸锌皆可。同时,去除引起缺锌的原因,积极正确治疗原发疾病,并改善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期间应该配合医生动态监测血锌含量。
年龄/生理阶段
推荐锌摄入量(mg/d)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mg/d)
6个月内
3.5
—
6个月—1岁
4.0
—
1—4岁
5.5
文章看到这里,你已经具备了不被忽悠的理论基础,只要再搭配强大的内心,你就可以淡然面对检查结果和各种经验之谈了!
相关阅读推荐
爸妈必备!小儿高发!医疗小知识—手足口病!
收藏!孩子的验血单应该这么看!
养好脾胃,宝宝健康不生病
妈妈必备!3~24月龄婴儿大动作发育训练指南
斑马麻麻:斑马是班妈的别称,即代表职场妈妈的意思。斑马麻麻有三位80后的职场妈妈共同建,专注科学育儿、倡导母乳喂养、研究亲子教育,宝宝用品测评与亲身经历的亲子游攻略,用实用的育儿心得陪伴大家一起渡过孩子成长中的点滴。
斑马麻麻
斑马麻麻联系及投稿邮箱:officemama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