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宁有点阴冷,没有阳光,但天气预报说明天气温会开始升高,而且最可怕的回南天即将隆重登场,想想那湿冷的画面……
国外的疫情情况越发糟糕,刚看新闻,感染的人数已达例,实际情况肯定会比这还要严重,上海新冠医疗队队长张文宏教授(这次疫情被他成功圈粉)在武汉封城就预测国内乐观的情况会在2-4月可以把疫情控制,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国内疫情已经走出至暗时刻,但他自己也说没想到会存在国内缓解和国外爆发双重的局面。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今早看新闻看到一张很温暖的照片:据说这位87岁罹患危重症新冠老人已经一个多月没看过太阳了,太阳和高楼就像一柱火炬,照亮人的心底,老人手指的方向,不止是夕阳,更是希望和光明。学校线上学习办公也有一段时间,今天教务传一份学生的预警名单,上这个名单的,是挂科两门以上的,学院差不多80名,这个数据还是很大的,学数学的孩子不容易。高中的学业学习是一锤定音式,只看你高考成绩,好比我08年高考数学只考了53分,满分分,坦白说,我高考前的所有分数都不低于这个数,基本上三位数还是有的,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来数信学院是为我高考数学赎罪的。大学是学分制,像打怪一样,一关一关地打,到最后搞定毕业论文这个大boss,恭喜你,毕业了。人生模式不是一锤定音式,而是打怪式,要不断的通关。有些人比较幸运,有些人会在某个关口卡了一下,游戏中某个关卡你死了,你肯定不会罢休,会努力想尽各种办法,查看各种攻略,争取下一次顺利通关。戏如人生。大学挂科总有人会挂科,当年我读大二的时候就挂过科。当时我们修一门课叫“物理化学”,觉得这门课很奇怪,物理是物理,化学是化学,怎么还有一门课合在一起,所以一直都对这门课耿耿于怀。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门课也对我耿耿于怀,于是我挂科了,考了49分,不专心地复习一个暑假,补考,考得更低,30多分。而我自尊心又比较强,强自尊背后往往是自卑和脆弱,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挂科是很严重的事情,因为当时我是学生班干部,还是班上第一个党员,又刚竞选成功大一新生班级的班助,所以一直在追求完美,维持自己的优越感。奥地利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有本书叫《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缔造者,他认为自卑不仅是人人具有心理特征,更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和人类的优越感一样,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底层情感和动力。▲阿德勒因为人无论处于怎么样的环境,都不满足,都一定想超越自我。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怎么样的目标,跟他的个人的自卑感有关。比如很多医生小时候经历过家人或者朋友的痛苦场景,所以他的意识里面觉得人生是不安全,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他决定做医生,与死亡对抗,来弥补自己这种自卑感。阿德勒小时候就是体弱多病,得了不是新冠的肺炎差点死掉,还要佝偻病,后面他学医,拿到了医学博士。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人都深知自己某方面不如人,产生深深的自卑,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被这方面弱点毁灭,会加倍努力弥补,结果反而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多名人就是这样,完成自我的超越。阿德勒还有一件事比较好玩,阿德勒、弗洛伊德还有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但阿德勒开始却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到后面阿德勒“背叛”师门,另起门户,认为他导师把什么都跟“性冲动”联系起来就是瞎扯淡,于是没事就发文章批判他弗洛伊德。西方崇尚科学,学术争论引起的类似事件都很多,比如尼采年轻时就很崇拜叔本华,到后面也走上批判叔本华的道路,中国则更重视师承,背叛师门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这个也算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差异。当然,我挂科后,觉得太没有面子了,简直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于是发誓要把丢掉的面子挣回来,第二年重修的时候,我考了93分,真的是感觉扬眉吐气。这在后面也基本不影响我的学业,包括的保送研究生,虽然读研对于我来说纯属偶然。回过头,我反而在这件事中学到了很多,所以挂科并不可怕,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但同时,阿德勒也提醒我们,自我超越固然好,但不能因为太焦虑而跑错方向,进入自卑情结。就是一个人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不敢面对困难,就把问题摆放在一边,回过头来从乱七八糟的小事中寻找优越感。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人不能解决问题,但他们就是不让你批评,把压制批评这件事做好,他们就获得了优越感。还有一种寻找这种自卑情结优越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沉迷虚幻世界-游戏。《物理化学》这门课挂科已过去多年,学的内容也基本忘得差不多。但到现在,我只记得里面“熵”的概念,他表示体系混乱度(或无序度)的量度,熵越大表示系统越混乱,且自发的过程熵是增大的,走向无序。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组织,我们的身体都是在追求有序和规范,是熵减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管理,给组织,个人压力。因为随着体系压力的增大,熵值减小。所以放任,走向无序,毁灭。给自己压力,走向有序,生存。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END--
也许你还想看:惊蛰节里谈《平凡的世界》:致敬不平凡的奋斗者《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原生家庭的枷锁有多沉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二):教育的力量有多强大
▲搜一搜或者长按扫扫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