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晚唐诗人,生于唐宪宗时期,活跃在唐宣宗年间,年轻时四处游历,后入朝为官,小有名气。唐宣宗对他的诗才也很欣赏,曾有意召他入宫,但是翻到他诗集的第一首,认为是抨击朝政之作,遂长久搁置不用,故赵嘏只能做一些幕僚小官,仕途上便没有好的发展。直到晚年,故于渭南尉任上。
赵嘏是为数不多的因诗而得名的诗人之一。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作《长安秋望》,其中有两句千古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深受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称赞,从而被杜牧称为“赵倚楼”,这应该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赵嘏的一生当中只做过几年低级幕僚和小官,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处游历。他也曾经抱着建功立业的想法,致力于科举考试,但终归不得志,只能不停地行游在江湖之上。这期间,他结交了很多佛道友人,与这些人交往深厚,这些人对他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的诗中常常表现出江湖意象的文化内涵。
有一天,他再次踏上新的旅途,依依不舍地与好友挥手告别,回想起在一起时愉快场景,难免心有不舍。于是,即兴写下了一首《赠别》。诗作原文如下:
水边秋草暮萋萋,
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
一声歌尽各东西。
这首诗的大意是:
秋日黄昏,江边水草茂盛,在夕阳下郁郁葱葱。
本有心驻足观赏夕阳西下的美景,奈何马蹄疾驰,还要奔向远方。
你我曾经一同做伴,一起欣赏音乐,一起开怀畅饮。
如今,就用一首诗歌来道别吧!从此各奔东西。
赵嘏这首《赠别》是一首临行赠别七言绝句。
整首诗先是描写了告别好友时的秋日黄昏景象,表达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在此基础上,又回忆了与好友欢聚时的愉快场景,既没有悲悲切切,也没有泪洒当场,潇洒地与好友拱手告别,表现了一种十分爽快江湖豪情。
全诗运笔流畅,诗句清灵,风格清迥,大气豪迈,语言疏朗,音律圆熟,意境清雅,别有韵味,极力渲染离别之景如此之美,一首清歌告别,江湖有缘再见,没有伤感,更无悲切,却有一种豪情隐在,缘聚缘散,本是平常。
诗中最后两句:“曾是管弦同醉客,一声歌尽合东西”是千古名句,颇有诗仙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韵味。相聚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享受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离别的时候,不纠缠,不纠结,豪爽地拱手告别,道一声:彼此珍重!有缘再会!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人与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有些人注定一辈子不会相遇,有些人却有幸陪你走过一段人生路程,这大概就是缘分了。即便是好朋友,也不可能永不分离,聚散离合才是人生常态。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要珍惜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每一段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