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辉煌70年承诺七个一定向世界一流

七秩传奇酿造初心不改,四度史诗蜕变续展芳华。

建党百年之际,茅台也迎来70周岁生日。11月8日,茅台集团举行茅台辉煌70年庆祝大会。

从39名员工、75吨产能的小作坊到4万多名员工、5.6万吨产能的千亿级大型现代企业,70年薪火相传,70年风雨兼程,茅台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犹如奇迹。

茅台70年的发展历程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将这7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年茅台酒厂成立至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奠基立业期;第二个时期是从年12月至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改革兴业期;第三个时期是从年11月至年12月的转型大业期;第四个时期是从年开始,茅台随着党和国家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高质强业期。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茅台许下七个“一定”的承诺,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奠基立业期,三家烧房合并焕发新生

年11月8日,茅台集团在此举行茅台辉煌70年庆祝大会,回顾茅台七十载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大会上,茅台集团特别邀请了公司老领导陈敏、邹开良、季克良、李保芳、高卫东等共同见证茅台启航新征程。

辉煌70年庆祝大会还举行了“奉献茅台40载”表彰仪式,邀请了一位特殊的“主人”,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亲自向他赠送了建厂第一份员工花名册复印件作为纪念,以此向老一辈茅台人致敬。

他叫张元永,是年建厂时39名员工之一、现在唯一健在的老员工。

茅台酒厂蹒跚起步时,不过是几栋作坊式的破陋小屋,像张元永这样的茅台人历尽艰辛、筚路蓝缕,开启了从破旧到新生的史诗蜕变。

年11月8日,解放仅一年多的茅台镇百废待兴,国家以人民币旧币1.3亿元(合人民币新币1.3万元),赎买“成义烧房”,正式成立国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县茅台酒厂”。其后,茅台酒厂又合并了“荣和烧坊”和“恒兴”酒厂,组建成国营企业。

酒灶5个、酒窖41个,这是茅台镇这3家主要酿酒作坊的全部家当。没有试验室,没有机械设备,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一年手工劳作,出产不过六七十吨的茅台酒。

年至年,国家先后投资.7万元,扩充厂房、改善设备——竹筒接水、桐油灯照明等原始方式逐渐绝迹,制酒、制曲、化验室等工业设施也逐渐成型。

有了基础设备,茅台酒厂一步一个脚印,在年总结出茅台酒传统工艺14项操作规程,全面恢复了茅台酒生产的传统操作方法。随后,茅台酒厂还起草制订第一个《茅台酒标准》,再获“全国名酒”称号,确立了茅台酒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的划分。

到了年,贵州茅台酒厂产量突破千吨大关,达到吨,结束了茅台酒长期徘徊的局面。茅台酒厂一举扭转了连续16年的严重亏损,摘掉了亏损帽子。

至此,茅台酒厂的基础工艺、酱酒品类已基本定型,成就了茅台的奠基立业期。

改革兴业期,将产品质量奉为圭臬

“过去我们提三个底线,质量、安全、环保,现在来看,安全、环保是底线,但质量其实是高线。”10月10日,茅台集团召开了年度生产·质量大会,丁雄军在会上表示。

会议开始前,丁雄军手挽着80多岁的酿酒大师季克良,缓缓步入茅台会议中心大礼堂。

“我提议,大家用掌声再一次感恩老一辈质量人。”丁雄军说,回顾70年的生产质量工作,可以总结为经验管理、理性管理、主动管理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不仅体现了茅台人在质量追求上的继承传承,更是一种信念和信仰。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讲话。)

如今,在茅台,这种信念和信仰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里,他们也都能将茅台酒生产的工艺倒背如流——

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还有“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长期贮存、精心勾兑”

——茅台的这套工艺历经沧桑变迁,始终不渝地坚守着。

严守工艺、狠抓质量,茅台的“高线”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更加标准化、体系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茅台首开全国白酒行业先河,推广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逐渐形成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起一套具有企业特点、行之有效的质量检评制度。

上世纪90年代,茅台集团一方面从美国、日本等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谱、色谱检测仪器,一方面开始启动ISO系列国际标准的达标认证工作,于年通过了产品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帮助“长期陈酿”与“精心勾兑”两个决定茅台酒质量的关键环节跨入微机时代。

严管质量之下,茅台收获颇丰,这包括年,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获“年全国质量管理奖”;年,“茅台酒酿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茅台始终将产品质量奉为圭臬,这也是公司在改革兴业期形成的“信仰”。

转型大业期,勇于担当肩挑国企责任

9月24日,贵州茅台召开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在与股东分享感悟时,丁雄军首先谈到的是要感恩“四老”,其中感恩老天爷造就了茅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首恩”,感恩老百姓对茅台的支持和热爱也是“四恩”之一。

茅台深知,唯有保护好赤水河,才能让自身持续发展;唯有不断回馈群众,才能肩负起企业责任。

(“奉献茅台40载”表彰仪式。)

秉承“大品牌有大担当”,茅台积极推动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年起,每年捐赠万元作为赤水河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已累计捐赠赤水河生态保护专项资金3.5亿元。

年,茅台捐资万元打造三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成为道真打造“菜县菇乡”的重点项目,两年建成个大棚,实现户均增收5万余元。

道真脱贫摘帽后,茅台依旧没有放手,于年再度捐资万元,扶持壮大道真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食用菌产业项目。

“十三五”期间,道真建成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8个、蘑菇农庄27个,累计投放食用菌2亿棒,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辐射带动就业余人。

不仅如此,年开始,作为中国白酒行业唯一一家向社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企业,现在已连续12年坚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年,茅台集团与中国青基会共同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茅台集团每年向中国青基会捐款一亿元人民币,到目前已连续10年。

十年十亿元开启了希望工程历史上企业累计捐资最多、覆盖范围最大、受益对象最广、合作程度最深的公益捐赠,成为共和国国有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典范。

这些还只是茅台作为有担当国企中的点滴,在转型大业期,茅台将企业发展逻辑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百姓共同富裕、当地环境和谐共生之中。

高质强业期,七个“一定”许下承诺

当下,茅台集团进入“高质强业”时期,茅台人初心不改、豪情满怀,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世界一流企业的全面质变。

丁雄军表示,茅台已经昂首阔步迈进“高质强业”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世界一流企业是茅台人新的历史使命,是惠及地方发展、惠及企业革新、惠及员工福祉的时代壮举。

正是有着神圣使命,才使茅台价值倍增。10月26日,胡润公布年中国品牌价值榜,贵州茅台连续第四次成为“最具价值中国品牌”,也是年和年连续两年唯一的一个万亿级品牌,品牌价值为亿元。

有评论指出,虽然中国品牌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挑战,但以茅台为代表的顶级品牌仍然展示了强大的抗冲击韧性和品牌价值提升实力。

品牌价值如何维系和提升,还需不断创新作为基点。11月5日,茅台集团举行茅台科技大楼开工典礼,向茅台辉煌70年献礼。

茅台科技大楼是茅台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增能的重点工程项目,将助力茅台打造集研发创新、学术交流、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业内一流创新研发平台,助推茅台和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的历史机遇之下,茅台集团也做了神圣的承诺。

年年报中,贵州茅台介绍,“十四五”规划期间,公司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聚主业、调结构、强配套、构生态为发展思路,筑牢“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生命线,推进品质茅台、绿色茅台、活力茅台、文化茅台和阳光茅台建设,巩固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推动茅台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

茅台辉煌70年庆祝大会上,丁雄军还庄严承诺,茅台万人逐梦、心之所向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企业繁荣、事业兴旺的发展!一定是信仰坚定、文化自信的发展!一定是改革有为、创新有力的发展!一定是绿水青山、生机盎然的发展!一定是员工富足、人企共进的发展!一定是守望相助、共享共荣的发展!一定是忠诚担当、风清气正的发展!

七个“一定”,茅台集团将企业发展、信仰文化、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员工福祉、共同富裕和廉洁担当七个维度的“责任”肩负一身,彰显出茅台智慧下的大爱情怀。

从小酒坊到千亿集团,茅台已长成参天巨树,而高质强业期刚刚地步,发展方向已清晰明确,茅台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只争朝夕。(本报记者邹茂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tz/1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