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民学历不高,却成为受人尊重的书法家

刘军连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温州有不少有意思的风俗。比如小吃,不仅好吃,还挺好玩。二十年前曾经去一位书友家里写毛笔字,写着写着,家里的长辈就端来一碗很有本地特色的海鲜面,再过一个小时就吃午饭;如果还呆在他家写字,下午三四点钟又端上一碗鱼丸汤......总之,如果在当地某家呆上一天,可以吃到不重样的三次点心,加上正餐,一共六顿。而且上午到中午、中午到晚上,晚上到午夜间的三次点心,温州话叫法都不一样,比如下午的点心叫“借力”,意思不言而喻。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只要不吃得撑着,尽可以感受温州人的普遍好客。这位书友叫邱朝剑。我几乎是因为“好吃”,与之相识而成好友的。那时的他还名不见经传,而现在已是身兼数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等等。

01这碗“鸡汤”,叫做热爱加坚持

靠近东海的这个地方,原来叫“永嘉场”,是明代著名的盐场,也是抗倭前哨。那里的人民风彪悍,性格豪爽。虽然靠海,但现在真正靠海吃饭的渔民已经不多见。那时在朝剑家也没见着打渔工具,比如渔网、木船等。邱朝剑从小喜欢写字,青年时代,在当地派出所当临时工(现在的辅警),一干就是十年。他经常开一辆摩托车,穿村走巷,左绕右突。二十多年前,那里没有大路,只有小路,没有大街,只有小巷。朝剑开着摩托车,送文件、抓小偷,摩托车技术熟练得炉火纯青,就像后来掌握的书法技巧那样,气脉畅通,行云流水。一闲下来,朝剑的唯一爱好就是写字。找来旧报纸、废纸片,拿出字帖毛笔,蘸墨写字。有位作家这句话说得好:只做一件事,就像用邮票黏住信封,不达目的不放松。早期朝剑写的字有点像骑摩托车,胆子大,横冲直撞,个性张扬。他师从温州的书法名师汪廷汉先生,榜书写得很多,风格也非常接近汪先生。如果不细看,常常可以乱真。但汪先生“不愿意”,教训朝剑:学书法学老师的,路子走不宽。巴拉巴拉说了一通道理。朝剑脑子转得快,立马做了两件事:应酬之作还写大字;学习探索晋唐书风,尤其注重“二王”和颜真卿《祭侄文稿》,转向文气、雅致的小行草书风格。于此期间,他一刻不停地参加各类书法培训,请教更多的名师和方家。在温州,他得到温州籍书法家林剑丹、吴明哲、马亦钊、张索等老师的悉心指点。年,邱朝剑考入绍兴文理学院书法专业,又得到书法家沈伟、章剑深等老师的教诲。近三年的专业学习,让朝剑一头扎进绍兴这方“大墨池”里,接受文化熏陶,获得更扎实的书法技巧训练。同时,他坚持参加浙江书协的集训,参加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中国书协首届“国学与修养”全国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等,也结识了大批书坛名家,既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书法创作水平。这十几年来,朝剑成了获奖专业户,这与他坚持不懈、长期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作品获奖及入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一等奖,第三、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三、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第八、九届全浙书法大展“沙孟海奖”,第七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陆维钊奖”,第八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浙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等重大奖项。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颁发获奖证书给邱朝剑

02学书无非练心和练手

大凡要在书法上取得成绩,都需要从临习字帖入手。这是书法学习的共识。三十岁以前,朝剑的写字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笔触也显得爽利。朝剑开始临习颜真卿、李邕的碑帖,还是从大字入手,用笔磅礴有力,加上取势险绝,少有妩媚秀丽之色,甚至依旧带有“碑味”。当掺以汉隶,探索于用笔、结字之道,着眼转向“高古”稚拙之气。特别是接触“二王”以后,字写得越来越小,味却越来越浓。看他的作品,沉着之中见节奏,法度之间见趣味,洒脱之上见内敛。孙过庭《书谱》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字如其人,我感觉行草最能代表我——我的性格中安静之外有激烈、复杂的一面,有时候半夜睡不着,我会索性起床写字到凌晨。用行草写字,可以通过浓淡、粗细、大小、开合等技法的运用来综合表达人的心态。”近年来,朝剑临习了王羲之、黄道周、倪元璐、何绍基、赵之谦等历代名家的字帖,力求融汇各家精华,用思考丈量指导自己的创作。书法从个性张扬的大幅巨制,到雍容简洁的小行书,朝剑经历了内心不断修炼反正。现在的他胸中豪情仍然不减,但笔下明显幽思日多,安静很多,闲适逸气许多。时至今日,他既能振臂作尺八大字,又能摇腕施盈寸小字,是见过的青年书家中大小字皆善的创作者。朝剑在选择历代经典书家碑帖风格进行创作时,颇有巧思和创意。对字体大小、选择纸张尺幅、毛笔(用羊毫、兼毫还是狼毫)、用墨等,进行反复试验琢磨。就连折纸这样的事情,他都通晓精熟,各种大小不等的纸张,在他手里来回折叠几下,折痕就像古代的乌丝栏,清晰可辨,让你对书写建立起一种自信,只要照着折痕书写即可。当然这个折痕又不像乌丝栏那样不能随意“突破”,而只是大致的分界,不必拘泥于折痕这个“框框”,以免影响创作时的发挥。

03一群人的“明月入怀”

以前,虽然离浙江政治文化中心杭州比较远,交通甚为不便,温州具有地域上、交通上的劣势,但温州人凭着“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杀出一条血路”;也是温州人精神,创立了闻名于世的“温州模式”。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温州继承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永嘉学派”,在商业发达的社会土壤中,也弘扬了“事功学说”和耕读文化。邱朝剑出生长大的这片土地,古代名叫“永嘉场”。在明代中晚期,出现过一位宰相级别的人物,就是明朝内阁首辅,叫张聪张阁老。永嘉场也是温州地域文化的代表,那里既重商,也有尊重和发展耕读文化的传统。温州人的最大特点是“抱团”,拿古话讲,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朝剑所在的地方现在又叫龙湾。那里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厚。单是书法,群众基础就极好,朝剑带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数年磨一剑,紧盯申报“中国书法之乡”这个目标,举办系列主题书法创作活动,深入社区开展书法“种文化”,“书法惠民”活动,组织创建“书法特色村”。他还同道一起,组织与省内外有关地方举办书法交流展,邀请国内名家到当地开展创作指导;鼓励书法优秀青年争取考取相关高校的书法专业,参评浙江省书协组织的“新峰计划”等,初步建立起本区域书法人才“高地”。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下,龙湾顺利申报并批准为温州首个“中国书法之乡”。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也从起初的10个发展到22个,这在县市区层面也是十分罕见的。像练书法一样创出一片天地,像创业一样热爱书法,这就是朝剑对待书法的态度。因为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一个有情怀的农民书法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tz/12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