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就是他的豪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是他的乐观向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已是古稀身心仍是少年。今天,让我们聊聊“诗豪”刘禹锡的一生。
刘禹锡名作名句欣赏(序号不代表刘禹锡作品排名)
第1篇刘禹锡的《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2篇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第3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4篇刘禹锡的《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5篇刘禹锡的《赏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第6篇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7篇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第8篇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9篇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10篇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完这些名句有没有一种感觉,这些名句都知道甚至经常挂嘴上说,但刚知道是出自刘禹锡。这也没办法毕竟唐朝明星荟萃,名气大的诗人太多了。但大唐的诗人我最喜欢的却是王维与刘禹锡。
公元年,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降临,这一年诗仙李白和诗佛王维已去世10年(两人的一生线几乎重叠),杜甫也在两年前在一艘破船上去世。这一年刘禹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同年白居易也出生了,第二年柳宗元也出生了,他们将开启属于他们的时代)。刘禹锡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不是很熟悉的词语,不错三国的刘备也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据说刘胜有子女人,这家伙靠着能生赚了了不少便宜的优秀后辈。刘禹锡从小就天资聪明,而且还特别努力上进,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
公元年,21岁的刘禹锡去参加科考,不愧是少年天才一举而中,21岁的进士可谓是风光无限。要想知道21岁的进士多厉害!看看同年出生的诗魔白居易,28岁考中进士骄傲地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骄傲之语。47岁的孟郊考中进士还春风得意的写下《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比刘禹锡更厉害的同年进士,那就是20岁的柳宗元,也是刘禹锡一生最好的铁哥们,不愧是天才与天才为伍。
20来岁的进士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文曲星下凡时代的宠儿。后世20来岁岁考中进士的苏轼和苏辙被当时的皇帝称赞上天恩赐的“太平宰相”。当然刘禹锡和柳宗元同样被朝廷很重视,30来岁就当上了监察御史。虽然才八品但权利很大,可以说是“八品宰相”同样的官还有八品的左(右)拾遗。
少年得志的刘禹锡、柳宗元、也想有一番作为,于是想跟着刚继位不久的唐顺宗以及主要朝廷大臣王叔文、王伾搞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免除除民间的各种杂税,收回宦官兵权,并抑制藩镇割据势力。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还不满5个月改革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退位,主导官员纷纷被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朗州位于现在的湖南常德,而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现在的湖南永州)。两人虽为铁杆兄弟,但面对被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柳宗元的《江雪》里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小石潭记》里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是孤独伤心的,他没有哭出来也没骂出来而是全部写了下来存在了心底。最后伤神又伤心年仅47岁就黯然而逝。而刘禹锡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心态,我不爽我就怼出来结果活到了71岁的高龄。(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抚养了他的儿子,并考中了进士,当然这是后话)
九年后也就是公元年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京城,看到那些趋炎附势,一时得势的小人官员没忍住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意思就是你们这帮没本事的小人有啥嘚瑟的,还不是因为老刘我被贬了才轮到你们上位,不然我在的话还有你们啥事。当朝权贵们纷纷对号入座,哎呦老刘这是被贬9年还是不服呀,就这样刘禹锡因为一首《玄都观桃花》刚回来一个月再次贬,此次被贬的地方是播州刺史(现在的贵州遵义),而因为这首诗一块回来的柳宗元也被贬到柳州。不愧是铁杆兄弟,柳宗元不但没因为被连累而生气,还因为刘禹锡的去的地方太艰苦要和刘禹锡换地方,后面刘禹锡被改贬到连州(广西清远)柳宗元才去上任。虽然从司马到刺史是升官了,但条件更艰苦了。4年后柳宗元永远的留在了柳州享年47岁,再也没能跟上铁杆兄弟刘禹锡的步伐。
年刘禹锡又到了和州当通判(现在的安徽),在和州县,刘禹锡的待遇明显不如从前。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大房子,但和州知县却刁难他给安排他在城南靠江的小房子去了,估计也就是个独自值守江边人员的房子,刘禹锡知道当权者要整自己,但自己就是不能让对方如意,挥笔在门上题写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诗句,小破瓦房瞬间变成了江边别墅。知县抽空一看差点没气过去,吆咳不信我还收拾不了你,于是把他从城南赶到了城北,房屋面积减少到一间半,我让你还看不看大江。头铁的老刘再次提笔写上“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对联挂在门两边,两个不服输的人杠上了,知县又把他赶到一个茅草房里,除了一张桌子和床啥都放不下,咱们的老刘又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还找人刻在碑上。
,一晃又过了7年,算上之前被贬的16年年,刘禹锡一共被贬了23年。这时候刘禹锡已经56岁了。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连老朋友白居易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替刘禹锡打抱不平,写下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最后一句话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看到白居易给自己鸣不平的诗句于是又回复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其中的名句流传千古,刷屏千年,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我们诗豪说23年算什么,我老刘还能再战年!
公元年,宰相裴度启用56岁的老刘,刘禹锡再次回到了长安城中。23年的风风雨雨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者,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刘禹锡该收敛自己的锋芒,但老刘看到那些权贵们又是气不打一出来,再加上好兄弟柳宗元也不在了,我老刘还怕谁。于是大笔一挥一首《再游玄都观》横空出世: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我刘汉三又回来了,你们这些小人们得得发抖吧。我老刘都56了,还在乎这些功名利禄吗,只要我老刘开心最重要。
此诗一出,整个长安城都为之一震,达官显贵纷纷议论,刘禹锡不会是个傻子吧?23年被贬生涯,他还敢写。老刘回怼道:你们才是傻子,你们一群低能儿,老刘我21岁中进士少年天才,你们又算哪根葱?
官场之上所有人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刘禹锡,你真牛掰,佩服!佩服!
三年后裴度下台,年近60岁的老刘被贬出长安城,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被贬,而这次被贬,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公元年,刘禹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驾鹤西去,享年71岁。
刘禹锡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是不肯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是豁达的一生,是豪气的一生,当的起诗豪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