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我才看清他们的模样

程少为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096390.html

作者

赵黎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出自心理学家阿德勒。然而,当我们解读时,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后半句。我本人接触的一些案例、朋友,也通常将所有的不幸归因于童年,将怨恨通通撒在原生家庭身上。雅各布·德恩画作是的,原生家庭的确是我们的来处,在那里的一切抹不去也擦不掉,但是仅仅停留在此,无异于将自己画地为牢。阿德勒:我命由我不由天现在我们看到的阿德勒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家、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等这样的大头衔,很难想象他小时候有多悲催!阿德勒早期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直与疾病和自卑感作斗争”。4岁的时候得了肺炎,医生给他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他距离死亡总是很近,他的一个哥哥很小就夭折了,死的时候阿德勒就睡在他身边。5岁时,上学的路上要穿过一片墓地,阿德勒很害怕,但其他同学似乎一点也不害怕,这使得他更加不安和害怕。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了,那些小朋友当然不会害怕,阿德勒得了佝偻病,无论怎样,都是跑得最慢的、垫底的那个。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他来到这片墓地,将书包往地上一扔,硬是来回在墓地里跑了2趟,什么也没发生,没有ghost也没有vampire,他再也不害怕了。小时候的阿德勒学习很差,老师否定了他学习上的能力,他用自己的实力扳回一局,跻身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后来他考入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可能是儿时的身体状态,身患过佝偻病、软骨病等多种疾病,后来他从医后对于那些难以治愈的儿童期疾病抱有极大的兴趣。阿德勒说,“人类就是以自卑为跳板跳得更高的生物”,是不是很像他自己的写照。或许,心理学家阿德勒离我们太远。其实在我们生活里,许多人身上也有相似的故事,比如近期大家都在谈论的演员毛晓彤。刚出生时,她被亲生父亲扔到垃圾桶里,又被妈妈捡回来。长大后,看到女儿出了名,这个生物学父亲上访谈节目,狮子大张口管她要万赡养费......尽管摊上这么一个爹,毛晓彤用一步一步扎实的努力告诉你“原生家庭那么苦,她却笑那么甜”。谁知又碰上“翔男”这件烂事儿,想必大家都已经听到那段精彩的对白了,这就是毛晓彤,乘风破浪越活越精彩!他们超越的或是自卑、或是恐惧、或是别人看不起的自己,想一想我们自己,可以超越些什么呢?从孩子的角度:给父母当父母心理学家阿德勒、演员毛晓彤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不论童年多么悲惨,我们都有机会重建。那么在重建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单单是儿女的角度,也不单单是父母的角度。有次听到当代“周公”张维杨老师讲“解梦”的课,他说他对梦的理解,梦是提供我们完整了解自己的一部分;还有一次在听北大徐凯文督导课时,讲的题外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你认为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看看这个时代大概3年就隔了一代人,上上一代,我们暂把神婆等这个角度的人物理解为那时候的心理治疗,逐渐有了心理咨询师,现在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可能更高。我要表达的是,当外面的、别人的一些观点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我们如何踢倒自己的思维的设限、围墙,去开阔地接纳。就像对待原生家庭的态度,从自身和从父母两个角度看。我在陆晓娅的《给妈妈当妈妈》一书中找到了想要表达的感觉,分享给大家,她写道,“了解上一代,其实是为了找到我们的根。我觉得知道父母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会和这个世界联结得更深,对生命爱得更深。愿读到此书的朋友,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去不带评判地听听父母一生中的酸甜苦辣,去发掘一下他们的生命故事,特别是那些宝贵的细节。”我小的时候上学也会经过一片坟地,那时我的心里对父母是怨恨的,也因此落下了怕黑的毛病,为什么没有人能送我上学呢?记得有年冬天雪下得很大,邻居骑着自行车在路上碰到我,把我送到学校,我在雪地里看着邻居的背影站了好长时间,心里不是个滋味。父亲去世前,这个邻居还到我家串门找父亲喝酒。人是很有意思的,父亲去世后,好像我才回过头来去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父母是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个体户,养育了我和弟弟妹妹们5个孩子,是普通而又很了不起的父母。雅各布·德恩画作我有时会梦到那些我深爱的、已经去世的亲人们,生死由不得我们,但无论在这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爱都在心里的。我甚至觉得,使劲跟父母和解时候的我们是不是就是长大后的使劲与我们和解的我们的孩子,与其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不如尝试在父母、孩子的位置上都体会一下发生了什么。要知道,若有些爱错过了时间、空间,这一错过可能就是几十年。从父母角度:孩子的人生由TA自己雕刻某天,北师大伍新春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一首纪伯伦的诗,我随后买了一本《先知-沙与沫》,书中有篇《孩子》描写的是从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儿女。他们由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生,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能庇护他们的躯体,却庇护不了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之屋,那去处你不能拜访,即便是在梦乡。你可尽力去仿效他们,却不可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逆转,也不会与昨日滞留。你是弓,那你孩子犹如飞箭从弓上发出。那射手瞄准无限路上的目标,他用力将你弯曲,好让他的箭射得又远又快。让你的射手手中的“弯曲”成为一件乐事吧。因为他既爱飞穿的箭,也爱稳当的弓。父母学着放手,并逐步理解和接纳经由你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们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弯曲”是铺垫孩子走向远方的路,孩子可曾想过,父母“弯曲”之重。雅各布·德恩画作父母和孩子都是普通的人,不是神,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以父母为大,他们的庇佑、养育是神一样的存在,甚至孩子还会发出“我想要成为你”般的崇拜,然而,伴随慢慢长大,当父母“全能感”打破,辅助成长的那根“拐杖”逐渐撤离,孩子终将独自面对。更多的时候父母像一片岸让我们停泊,我们从原生家庭走出,跟父母在某些方面如出一辙,但孩子也渐渐懂得,“我是由我自己雕刻”。读者老爷们,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8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