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会影响机体对感染的反应。一个世纪前人们观察到营养性佝偻病患儿多死于呼吸道感染。50年代维生素D被普遍应用于结核病的综合治疗和预防,它的抗感染作用逐渐被认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病程转归均有显著相关性。
1.维生素D与细菌感染
在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活性的研究中,维生素D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对吞噬细菌后巨噬细胞自身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实验证明,维生素D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标准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有利于结核症状较快好转以及痰培养转阴。Kawarau等报道了维生素D可以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率。BodnarLM等人研究了早期孕妇维生素D缺乏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发现其发病率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降低而增高。这在黑人妇女中更明显,因为她们肤色导致皮肤维生素D合成不足,且饮食摄入量达不到标准。
然而,对于维生素D作为细菌感染辅助治疗的潜在价值,现有的研究报道仍然有争议。Wejse等进行了一项严格的临床实验,显示维生素D在TB辅助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在实验初始,2个月以及8个月时分别给予IU的维生素D,检测血清25(OH)D?逐渐升高,但是安慰剂组得到相似结果。由于实验条件中维生素D剂量标准、外源性摄入的控制、季节影响等诸多可变因素不易控制,所以需要进行更多严谨的大样本量的实验以明确维生素D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2.维生素D与病毒感染
体外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病毒感染相关,但临床报道很少。绝经后女性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给予维生素D可以降低绝经后黑人妇女患流感的风险。研究证明1,25-(OH)?D?水平偏低与CD4细胞计数下降率、HIV相关性死亡率正相关。给予含适当剂量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降低HIV阳性患者的死亡率,尤其是同时感染结核杆菌的患者。
3.维生素D与其它感染
维生素D干预真菌、原生动物或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验很有限。Snyman等在埃及血吸虫感染中给予维生素D结合治疗,有助于拓宽人们对活性嗜酸细胞和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积极作用的了解。
维生素D缺乏现象非常普遍。现在已有很多证据表明维生素D在感染性疾病中有复杂的免疫调节作用,流行病学研究也已证实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维生素D有望成为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综合治疗和预防的药物。
-----------------------------------------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往期推荐金斯健贝小课堂|冬季巧补钙,把握临界期
-12-23
金斯健贝小课堂|围透析期贫血管理要点
-12-24
金斯健贝小课堂|补锌可治疗小儿腹泻?
-12-25
金斯健贝小课堂|α-亚麻酸对抗免疫紊乱
-12-19
金斯健贝小课堂|原来叶酸是这样保护宝宝的!
-12-22
金斯健贝小课堂|如何应对婴儿肠绞痛?
-12-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